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1:02:26

课 题

6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部分。

学习重难点

正确读写字词,厘清文章脉络,并重点学习“接受任务”部分。

学情分析

这段历史与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没有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可能会浮于表面,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电影、访问、查资料等方式,围绕表示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关键词“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内容查阅背景资料,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背景,方便读懂课文。

教学辅助

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观看“跳崖”视频,树立壮士形象。

(设计意图:播放战士们壮烈跳崖的视频,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冲击学生心灵,将五位战士的形象十分生动地立在学生心中,使学生深刻体会五位壮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1.观看 “英勇跳崖”的视频片段。看完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含有“壮”字的词语?

【预设】:壮士、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

2.齐读课题,并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在本文中指谁?

【预设】:勇敢的人、豪壮勇敢的人。本文指的是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

3.再读课题。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

检测预习成果,夯实字词基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指导生字的书写、理解词语意思等方式,夯实基础知识。将预习作业前移,可以节省课上的时间,把时间分配到必要的教学环节中去。)

结合自主预习卡展开学习。

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崎岖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抡胳膊 晋察冀 手榴弹 绷着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

【预设】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神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3.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关注容易写错的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预设】: “副”读“fù”,不读“fú”;“寇”注意与“冠”区分;“抡”与“抢”区分;“悬”不要读成“县”……

教师指导:①“寇”字的书写:这个字包括三个部件,注意下半部分“元”字包住的小部件不要写错,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要出头。

②“贯”字的书写:上半部分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

学习任务三

厘清文章结构,归纳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梳理出文章的记叙顺序,为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厘清文章结构:课件出示课后第一题,学生朗读课文,完善“自主学习卡”第四题②。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修正答案。

【预设】:接受任务(第1自然段)→痛击敌人(第2自然段)→引上绝路(第3自然段)→顶峰歼敌(第4、5自然段)→英勇跳崖(第6—9自然段)

教师小结:文章的题目叫做标题,那么每个段落的段意加以提炼而成的小题目,就叫小标题。概括小标题的方法:①寻找重点词句,加以提炼。②概括各段段意,加以浓缩。③找准文章中心线索,并加以贯穿。

3.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交流“自主学习卡”第四题①。

【预设】:《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接受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将敌人引上绝路继续顶峰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学习任务四

学习“接受任务”,了解故事背景。

1.朗读第1自然段,简单交流“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相关知识。

2.思考并圈画相关内容: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五壮士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任务十分危险艰巨。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课堂小结:

敌众我寡,毅然接受艰巨任务;弹尽枪绝,毅然跳下狼牙悬崖,五位壮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英雄壮举的?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继续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五战士的英勇、机智。

2.观看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美术作品及影视作品。如:课文的插图是当代作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9)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接受任务

附:

自主预习卡

1.带着任务读课文,认真读3遍。

一读:默读课文,用“○”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课后生字 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把拼音标注上去。

二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标出不懂的地方。

三读: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2.自主建构相关背景知识。

搜集资料,初步了解“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等背景资料。

3.自主学习生字词。

(1)读拼音,正确地书写下列词语:

rì kòu lūn qǐ xià qí xuán yá shān jià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 ( ) ( ) ( ) ( ) ( )

bīng báo yì lì xǐ yuè bù qū fù bān zhǎng shǒu liú dàn rè xuè fèi téng

( ) ( ) ( )( ) ( ) ( ) ( )

(2)同桌互相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惊天动地

4.整体感知课文:

①《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了主要写了( )(谁)接受了( )的任务,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 ),将敌人( )继续( ),最后( )的故事。

②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整个事件的发生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 )→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10)

课 题

6 狼牙山五壮士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重点语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领悟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领悟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通过关注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特点,因此,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放在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辅助

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五

回顾课文内容,借助提示讲故事。

(设计意图:以第一课时梳理出的文章结构为基础,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自主练习讲故事。

2.分小组讲述故事,建议小组合作完成。

3.指名1——2组同学讲述故事,其他同学作补充。

学习任务六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五壮士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字、词、句,想象当时的场面,可以深深体会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同时把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课文是怎样描写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的呢?

1.课件出示课后二题中的两个片段,学生朗读句子,关注加点的部分,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片段一】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教师引导:什么是“斩钉截铁”?“走”字怎样朗读?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预设】“斩钉截铁”是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从“斩钉截铁”“走”能体会出作为班长的马宝玉的坚决果断和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坚定决心。“热血沸腾”指情绪高涨激动,从“热血沸腾”可以体会出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这里体现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片段二】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预设】从“抢前一步”“夺过”我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我感受到他的果断勇毅和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能表现五位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预设】1: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沉着”可以体会到班长的沉稳果敢,“大吼一声”表现了副班长对敌人的仇恨,“抡”写出了宋学义将手榴弹扔向敌人时拼尽全力的样子,从“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可以感受到小战士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预设】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从“拔”“拧”“扔”这一气呵成的动作,可以感受到马宝玉动作干脆利落,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敌人刻骨的仇恨和誓死*敌的决心。

【预设】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屹立”写出了壮士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岿然不动的英雄形象。“眺望”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表现出他们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欣慰和自豪。

【预设】4: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从“砸碎”“纵身”可以感受到班长的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精神。而战士们的“昂首挺胸”以及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充分体现了五位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

教师小结:每位战士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但在描写上又各有特点,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4.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成了“壮士”,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哪些自然段称呼是“战士”,从何时起,称呼改为“壮士”?

【预设】课文前三自然段,五位战士是在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印上了棋盘陀上,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成为“壮士”。

学习任务七

聚焦重点段落,学习点面结合。

(设计意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文中既有对群体形象的勾勒,又有对个体动作、神态的刻画,通过重点段落的聚焦,让学生体会到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层次感和画面感。)

1.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对人物群体的描写,用“ ”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修正答案。

【预设】:“为了拖住敌人……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是对群体的描写,“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是对每一个战士的描写。

3.讨论:这样的写法带给你怎样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4.教师小结:对人物群体的描写是“面”,对每个战士的描写是“点”,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5.找一找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片段。

6.交流。

【预设】第三自然段“为了不让敌人……把敌人引上绝路”采用了先点后面的写法,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采用“面——点——面”的写法。

学习任务八

选择熟悉场景,展开读写联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地开展读写联动活动,将创意表达的训练落实到日程教学之中。)

1.根据提示,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写拔河比赛的场面。

裁判员一声令下,拔河比赛开始了!操场是顿时喊声震天。双方队员们个个( )。

只见打头的同学( ),站在队尾的大力士(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

2.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听一听他人的片段。互相评价,及时修改。

课堂小结:

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齐读此段)

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地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的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齐读此段)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继续通过读书和上网的方式,搜集更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形象。

2.摘抄描写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语句。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视死如归 无所畏惧 壮烈豪迈……

每位战士 人物群体

(点) ( 面)

点面结合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11)

课 题

7 开国大典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政、宾 ”等14个生字,正确理解“典礼、宣告”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

重难点

  1. 会写“政、宾 ”等14个生字,正确理解“典礼、宣告”等词语。
  2.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已经过去了73年,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容易,需要做好课前预习,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通过播放视频,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情感上对开国大典有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其庄严、盛大,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1.师: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1949年10月1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你从课题“开国大典”中了解到哪些问题?你如何理解“大典”这个词?

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大典:隆重的、盛大的典礼。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学习任务二

根据课前布置的自主预习卡,结合自己的完成情况,汇报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研读课文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自主预习卡。

1.同桌互相交换“自主预习卡”,检查“预习卡”中的第1题生字的书写,并提出问题,先互相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

2.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预设】

课件出示要求读的词语:

政府 外宾 预定 汇集 爆发 宣告

旗帜 检阅 制度 坦克 距离 隆重

3.全班交流“自主预习卡”的第3题。

(1)同学们,大家课前已经自主预习了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想想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三个部分。

  1. 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 整体感知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 天安门广场 ),满怀( 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 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宣读公告),观看( 阅兵式 ),会后举行了( 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

学习任务三 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课文较长,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落实本课时教学目标;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培养问题生成能力。)

1.朗读课后习题中的关键句段,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关键段】

*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 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土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已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关键句】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全班齐读。

3.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课堂小结: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题。

2.预习课文,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和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大典前

开国大典 大典中

大典后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1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