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9 21:02:26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5)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说明了其作用,提炼方法,并建议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6)

以上这些习题和提示语为我们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 如下 :

1.阅读有关“革命岁月”的诗文,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积累有关爱国的诗词名句。

2.通过品读、勾画和批注的方法关注整个场面的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而体会点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

4.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学习革命先烈的美好品质,进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铸就坚韧向上、追求理想的品质。

【识字写字训练要素】

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六年级在写字上强调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力求美观;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写作训练要素】

本单元习作要求为“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描写个体的表现,《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的编排,为本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课文的场面描写既写出了宏大的场面,也写出了群体与个人的表现,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导引的作用。

根据以上思考,将习作训练要素细化为:

1.结合本单元的阅读体验,回顾自己的活动经历,有用文字表达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的意愿。

2.习作时,把活动过程写清楚,把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写活动场面时,能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写出来,语言描写时,能够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说”;写出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主动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能从“活动过程是否写清楚、印象深刻部分是否写具体”等角度对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与评价;根据他人的意见,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七律·长征》。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诗词名句、名人名言。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4.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会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进行写作,写出体会,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能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6.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学习用多种形式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五年级曾学习过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而“点”在某些具体文章内容中,也可以看做“细节”的描写;学生四年级也曾学习过如何把活动过程写清楚。那么,作为六年级学段,要落实的表达训练重点提升为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这个表达策略,既要关注整个场景,又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以此为训练要点,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体验效果也不一样,不仅要让读者看清活动的过程,更要能让读者看到活动的场面和场面表现出的特点。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7)

课 题

5 七律·长征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及其饱含的感情。

2.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长征的背景,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应是借助资料,通过品读诗句,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情感,读出诗歌的气势,最终达到熟读成诵,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注意精神。

教学辅助

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

尝试背诵,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尝试背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温故知新,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在长征即将胜利之时,*主席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挥笔写下了恢弘豪迈的《七律•长征》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提示,尝试背诵。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 ),三军过后( )。

学习任务五

整体感悟,品味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后面的品读诗句找到中心发力点。)

1.自由朗读这首诗后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预设】:难、长、险……

2. 诗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很难?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预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从“远征难”“万水千山”体会到。

3.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是怎样的?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从“不怕”“只等闲”可以看出,红军战士面对这千难万险、困难重重,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我们可以体会出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指导:本诗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总领句。

4.齐读,读出这种红军战士的胸襟和气概。

教师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不怕”,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远征难”要放慢节奏,字字有力量,读出红军长征中困难重重。“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战士把长征中的困难当做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学习任务六

细读鉴赏,品悟蕴含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后三联诗句,品悟蕴含其中的情感。通过图片及视频等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手段,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使学生体会红军的勇敢与不怕牺牲的精神。)

1.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读诗文后三联,请用“ ”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 ”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的词语或句子。

2.汇报交流。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预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逶迤”与“磅礴”后,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③你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呢?

【预设1】:“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预设2】:“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④教师追问:翻越起伏连绵的五岭山脉和高大的乌蒙山脉本来是非常难的,可是作者却把它们看作细浪和泥丸,从这强烈的夸张和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我感受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⑤请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教师指导: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

学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预设】:云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观看大渡河铁索的图片,思考: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望着泸定桥那13根冰冷的闪着寒光的铁链,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心惊胆战 不寒而栗 望而生畏……

教师引导:只要看一眼那冰冷的铁索,望着桥下那湍急的水流,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此时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吧!

③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谈感受。

教师指导:这是浸染着战士鲜血的一句诗,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更是诗人缅怀战友的一句诗!让我们齐读!

④思考: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红军却感觉“云崖暖”?

【预设】:1935年5月,红军来到金沙江南岸。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成功运用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佯攻贵阳,威逼昆明,结果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在敌人眼皮底下,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⑤思考:此时此刻,战士们心里又有怎样的感觉?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乐滋滋的、暖融融的。 

【预设2】: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指导:是呀,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呢?

⑥男女生朗读:“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

教师指导:长征途中,易也好,难也罢,红军战士们只把它们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预设】:千里雪

②展开想象,假如你就置身于这皑皑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预设】:寒风凛冽、寒风刺骨、饥寒交迫……

③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笑逐颜开,他们在“喜”什么?

【预设】:翻过雪山,就即将迎来长征的胜利!

教师指导:是呀,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战士欣喜若狂!这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更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假如你就是红军战士,你会怎样把红军的这种胜利的喜悦和万丈豪情读出来?

④齐读最后一句。

学习任务七

阅读迁移,感受伟人情怀。

(设计意图:这首诗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决定了在学习时不能只就诗论诗,应该去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感受伟人情怀。因此,进行阅读迁移,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伟人*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

1.汇报自学成果,了解创作背景。

【预设】: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14日,*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人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首词就是*重经大柏地时所作。

2.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3.对比阅读《七律•长征》,感受*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

课堂小结:

同学们,8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充满壮志与豪情,课后搜集*的诗词,仔细品味。

板书:

·

远征难

只等闲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

腾细浪

乌蒙磅礴

走泥丸

水拍云崖

桥横铁索

岷山千里雪

喜、笑开颜

掌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8)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