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
自戚继光后,明军一支*军会装备马、偏廂车、辎车、大砲、灭虏砲、佛朗机、架各子砲、鸟枪、三眼枪、弓箭撒袋、大弩、长枪、长刀、长斧、大棒、火箭、战牌、腰刀、盔甲、管队臂手、车正臂手、金鼓旗帜响器、绳桩、拒马枪、火兵尖担、锣锅、铁锅、水袋、水桶、灯笼、木梆、铁锹、铁、铁镢、镰刀、斧、凿等诸多工具。牛马等牲畜用于火器运输。另外,随军会带五天行粮。当然,除了重型装备需要牲畜运输,士兵的很多装备同样需要牛马等牲畜运输。不然,扛着这么多东西行军,还没等碰到敌人自己就先累死了。
当时就有这样的话:“战车几千乘,神器几千位,甲冑万副,闷棍数万,火攻之具十万,铜铅铁戈矛弓矢,捆载以输者不绝于路,迄今未休。”十万人出征,光这些装备的筹备运输就够头疼的了。这还只是步兵,明代的配置基本是步兵占六成,骑兵占四成。十万人,也就有四万的骑兵。这些军马要太仆寺配给,不足的就从民间购买。当时光马匹就是个头疼的问题,最后还是通过在西宁等地购买才凑齐了数量。好不容易凑齐的马匹,还死了不少。由于正值寒冬,当时上报的情况就是:“营中一日倒毙马二百四十九匹。”损耗相当大。
最兵器
冷钢武士塑钢训练刀 聚丙烯非金属材质 未开刃
小程序
饷银
军队打仗是要钱的,谁也不能白给你卖命。当时光是军饷问题就很头疼。为了凑齐军饷,靠早就入不敷出的户部肯定是不行。首先是管万历借,然后就是挪用工部太仆寺的钱。再有还得搜刮各省,还要加派。再考虑军纪、吏治等问题,就更加崩溃了。
物资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供养十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喂,不事先筹备是不可能的。最近的就是前线辽东的物资。但是,当年的辽东可不像现在是商品粮基地。当时的辽东是个穷地方,一年90万石粮食,1440万束草,80万石豆。扣除辽东自用以及因女真*扰损耗。这些玩意根本不够十万大军塞牙缝的,所以就要从各地调集。在当时,除了辽东本地距离最近的就是隔海相望的山东和临近的河北。从山东运输通过登州海运加陆运,路程七百里才能到辽阳。当时运输一石粮食,人吃马喂就要消耗2、3两银子。而就按规定月粮一石计算,一个月就需要十万石。而通过陆路,从中转地通州到山海关同样有七百里。这过程只有牛马能够运输,效率低不说,还更耗费钱粮。因为水运运输需要的人力是远小于驮马陆路运输,这也是大运河的作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