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战役,我们从明朝的角度再看一下当时的将领人选。
首先明军总指挥是在万历援朝之战中作战不利的杨镐,他能上台全靠后台给力。他的战略是分进合击,把部队分成四路进攻努尔哈赤的都城赫图阿拉。赫图阿拉所在的地区是丘陵山地,道路条件困难,明军中的反对意见也只是要把兵力分成三路和撤换马林等将领,因此分兵的策略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四路明军的指挥官如果从当时人们的角度看绝对都是猛将和名将,是明军中的精英,因此杨镐觉得自己的策略万无一失。
明军西路指挥官是杜松,他是山海关总兵,也是明军中的猛将。杜松人送外号杜疯子,是依靠实打实的军功拿到了总兵的头衔。杜松作战勇猛,在西北和蒙古人交战几乎百战百胜,被蒙古人尊称为“杜太师”。
南路指挥官是刘铤(ting,“铤而走险”的铤),他也是一个名闻中外的猛将,个人武力十分强悍,是当时明军心目中可以媲美关羽的将领。刘铤的父亲就是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但他本人不是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他演练武艺用的大刀重达120多斤,比传说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都重40斤。刘铤在云南击败过缅甸的入侵,也是万历年间援助朝鲜的大将,在西南平定过播州(现在贵州遵义)土司杨应龙发动的叛乱,作战经验丰富。
北路指挥官是马林,马林没有杜松、刘铤的战绩,但他的父亲却更为有名,是嘉靖年间明军中的第一猛将马芳。马芳在明军中号称“勇不过马”,早年从蒙古人手中逃出后加入明军,凭借着骑射功夫一年之内斩首蒙古骑兵60多人,最后当上了宣大总兵。马林没有继承自己父亲的武艺,却和兄弟们一起被明朝委以重任。
最后一个指挥官叫李如柏,是昔日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也是努尔哈赤的亲戚。李如柏的父亲李成梁是努尔哈赤的老上司,李如柏的哥哥李如松、李如梅都在朝鲜击败过明军。李如柏的家族和杨镐的关系很好,因此虽然有很多人反对他领兵,却也成了一路主帅。
▲结果萨尔浒变成了修罗战场
马林和李如柏都没继承自己父辈的武艺,只是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家丁,这是他们打仗的本钱。当时明军中作战的主力就是将领身边的家丁,这些人虽然和地主家的狗腿子叫一个名字,战斗力却是军中的最强的。明军将领都会挑选武艺高强的人充当自己的家丁,他们的军饷和奖金远远高于一般士兵,由于和将领是主仆关系,所以会跟随某个将领四处作战,在将领去世后会继续追随将领的子侄。马林和李如柏身边有大量父兄留下的家丁,军队战斗力在当时人们眼中也十分可观。这些家丁中有很多异族人,努尔哈赤在以前就是李成梁的家丁。四路明军中的刘铤也是家丁的狂热收集者,他的家丁中甚至有日本人和缅甸人。
因此在明军看来,集中了这么多精英的大军对付努尔哈赤不必考虑战败,要考虑的是如何不让敌人逃跑。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