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形成的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1 18:49:42

明军以塞下诸王与长城以北的军镇为基础,时常派兵数万,对蒙古人进行“清沙漠”和“搜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燕王朱棣的表现最为突出。从此蒙古势力远遁,近边再无敌骑。

二、靖难之役

封国制度是有效的,但是其副作用也是极大的。与皇帝同姓,并拥有军队和领地的藩王,永远是中央政权的大敌。在历史上,西汉和西晋都曾爆发过大规模藩王造反的事件。但朱元璋认为,只要皇帝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诸王知“夹辅王室以尽君臣之义”,封国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然而历史的发展证明,朱元璋实在太高估血统和亲情的作用。在至尊的权力面前,无论多么亲近的血缘,到最后都只是儿戏。用伦理道德而不是制度,去制约人类自私而贪婪的本能,最终总是要碰壁的。

为何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形成的(5)

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他在一些文臣的撺掇下,开始对国内诸王进行“削藩”政策。在形势的逼迫下,更在自身野心的驱使下,燕王朱棣悍然造反,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为了加强自身力量,朱棣尽量将延边备胡的边兵搜罗入麾下。由于边兵大多参与内战,明朝北方的国防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其中,以大宁镇的极度衰弱最为典型。1399年,朱棣将宁王朱权连同他属下军民,一并迁入内地,而由朱权镇守的大宁也因此成了空城。大宁的存在,对蒙古封建主们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然而在靖难之役后,大宁因为缺乏兵民而被迁入内地。而大宁故地,也为兀良哈三卫所占据。

为何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形成的(6)

在靖难之战中,河套的重镇东胜卫也被放弃。河套地区依山傍河,便于防守。控制河套还能有效控制高阙,能够随时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反击。占据河套,就像往游牧民族的心窝里*一把尖刀。明初,朱元璋在唐朝受降城附近建立了东胜卫,成为明朝西北地区边防体系中的重点。然而东胜卫偏远,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后方的大力供应。随着靖难之役的爆发,东胜卫失去了后方的支援,遂变得逐渐衰落。1403年,也就是永乐元年,东胜卫被迫内迁。河套的丢失,最终给大明朝带来了严重后果。

为何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形成的(7)

朱棣登基后,明朝北方诸王逐步被迁入内地。与此同时,失去藩国依托的卫所也大量迁入境内。在朱棣的时代,明朝的国境线已经开始南移,其原本的大本营北平也因此失去了屏障。

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在明代前曾是辽金元等游牧王朝的首都。该地处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以及辽东半岛的交界处,是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东北渔猎民族重点争夺地区。北平对于诸蛮族来说,是其夺取中原的重点地区。依托北平的资源和地利,蛮族骑兵可以横行于华北平原,而中原政权只能选择退入水网密布的江淮进行防守。所以从国防的角度看,北平的得失关系到明朝的生死存亡,必须重点防守。

此时摆在朱棣面前有两个选择:一、将北平交由最得力的将领进行防守;二、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第一种方案之所以不可行,是因为很难保证北平守将就一定不会造反,毕竟有安史之乱殷鉴在前。所以,明朝别无选择,只能选择迁都北平,亲自保卫国家的安全。

为何天子守国门,天子守国门是怎么形成的(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