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是哪里来的,历史上有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典故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1 18:48:0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出现了一种说法,称明朝是“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据此称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血性的一个王朝”。然而,其他的先不论,就说“天子守国门”这一条,真的符合历史事实么?明朝出现“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态势,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天子守国门”的状态,到底是血性的表现还是决策的愚蠢呢?明朝最后的灭亡,和“天子守国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篇笔者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了。

搞笑的是,“天子守国门”这一说,最早是被明粉骂为“满遗”的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正式提出的。

天子守国门是哪里来的,历史上有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典故(1)

"天子守国门"是否符合史实?

众所周知,明朝最初定都南京,到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从此一直到明亡,明朝一直定都北京。由于北京距离长城非常近,北京城到居庸关长城的距离只有大约60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到,骑马也不过一天就到。而长城以外便是蒙古各部的地盘,北京恰似大明王朝的大门,因而有“天子守国门”的说法。但是,如果你要是穿越回明朝,夸奖朱棣是“天子守国门”,那估计朱棣肯定要把你拉出去一顿廷杖。因为朱棣的时代,北京根本就不是国门,而朱棣迁都到北京,也根本不是去守大门的!

朱棣迁都北京并不是为了去“守大门”

天子守国门是哪里来的,历史上有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典故(2)

明朝初年,军事上比较强大,对逃到塞北草原的元朝残余力量一直保持着攻势。洪武年间,明军越过长城,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建立起了一系列卫所,并以这些卫所为支点,建立起了几个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从明初的战略态势看,今天的内蒙古东起呼伦贝尔,西边直到河套地区,大半处在明朝控制下。

永乐时期的明朝疆域图

天子守国门是哪里来的,历史上有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典故(3)

明朝从东到西依次建有奴儿干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山西行都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等都司,管辖大小数百个卫所。朱棣迁都时的北京,距明朝的北部国境线足有四百公里以上的距离,说“天子守国门”,怕是朱棣也要笑活过来。朱棣迁都北京,目的不是去守大门,而是因为北京乃是他的老巢所在,根基稳固,且明初主要的军事威胁是针对北方的蒙古各部,迁都北京利于就近控制北方的军事力量,对蒙古出击也更方便,所以才能有五次的“永乐扫北”。那么,本来离大门还远着的北京城,怎么后来就变成了“天子守国门”的局面了呢?这事儿要说还是朱棣自己造成的。

在明初的版图中,北京很明显离国境线还很远

天子守国门是哪里来的,历史上有一个天子守国门的典故(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