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3 02:13:24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1)

唐朝疆域图(图片来源网络)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763年2月),由藩将安禄山(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大唐三分之一的军队)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也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经过这场内战,唐朝人口锐减、国力骤降,陷入持续不断地藩镇割据之中。

一、安史之乱的策源地

作为改变大唐历史走向的关键性事件安史之乱的发源地,以及唐代后期最为独立的河朔藩镇的所在地,要先重点介绍一下河北(黄河以北地区,包括今河北、山西中东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这个大唐帝国版图内唯一一个无法长期按照朝廷意志行事的地区。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2)

战乱后城池一片废墟(图来源网络)

1.安史之乱前河北军政机构

安史之乱前河北最大的问题是以两蕃(契丹、奚)崛起为核心的东北边境问题。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公元696年-公元697年)爆发的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之乱是标志两蕃强势崛起,以及将其与大唐中央矛盾推向顶点的重要事件。

并且,这一事件在宣告了持续约三十年左右较为安定的东北边境形势结束的同时,也全面改变了至唐高宗时代(公元650年-公元683年)所构建的的“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分别设有安东都护府以镇抚高句丽旧地,营州都督府以押两蕃和靺鞨;幽州都督府则防御突厥及两蕃”的东北边防体系(李松涛:《论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之乱》)。

2.安史之乱前的河北团结营

李、孙叛乱的直接结果就是东北边防的前沿阵地营州以及安东都护府失陷。这样一来,河北道北部诸州的安全就立刻受到了东北异族的直接威胁。为防备东北外族入侵,唐朝中央在河北设立了规模庞大的团结营

此后,唐玄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武周时期的河北兵制。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唐玄宗为防备两蕃入侵河北,在河北中部的次边州地区设立了河北五军,五军各以刺史为使。然而,从隶属关系上看,唐玄宗时代的五军可能已经是军镇了,只是仍旧具有团结兵的特性。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3)

表1:唐玄宗开元年间河北五军表

3.安史之乱前的边州军镇

安史之乱前,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河北边州地区陆续建立起一批军镇。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唐朝中央在河北地区便实施军镇与团结兵协调防御的联合防御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在前线地区边州设置军镇,在第二道防线上设置团结兵。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