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13 02:13:24

表2:武后、唐玄宗时期河北地区主要军镇

4.安史之乱前幽、营境内的羁糜州

所谓羁糜州,即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的有别于一般州县,具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州。

李、孙叛乱导致营州与安东都护府失守后,唐朝东北防线重心转移到幽州一线,幽州至此成为东北边防的中心。为直接应对藩族威胁,自武后朝末开始,唐朝中央便不断加强幽州的军事力量及政治地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收复营州、并在营州增设平卢军后‚营州开始分担幽州在东北边境防御中的重任。因此,天宝时代(公元742年-公元756年)之前,大唐河北地区便形成了以幽州节度使为中心,并携以平卢节度使的格局。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5)

安史之乱前河北主要军镇(图来源网络)

二、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总结一下,有昏君奸臣说、外重内轻说,有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总爆发说等。

在此,我们综合一下,从经济与国防这个侧重点来探一探这场大混乱的缘由。

(一)均田制瓦解后的连锁反应

1.均田制的瓦解

均田制是大唐对北魏至隋以来建立的土地分配制度的承袭与延续。以均田制为基础,唐朝建立了以租庸调制为中心的赋税制度和以府兵制为核心的兵役制度。安史之乱前夕,均田制的崩坏不可避免地将引起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与政治变革。

所谓均田制,即是一种按人口来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分配后可归农民所自有,称为“永业田”;部分土地在农民本人死后要还给官府,称为“口分田”。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政治理想,达到了“为民置产”的作用。

均田制如此之好,那为什么秦汉时期不施行呢?事实上,均田制的顺利实施是有相当高门槛的,即政府要掌握大量的土地。在北魏至唐前期,由于战乱导致人口减少,农民逃亡,于是便形成了大量的无主荒田,这些土地被政府掌握,成为均田制得以实行的基础。

随着和平发展时代的到来,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迅速增加。而此时,已经分配的土地被通过转卖、隐匿等各种手段被私有化,政府已经没有足够土地给新增人口授田,于是,领田者无法得到足额的土地。史载:“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魏书·食货志》)”。由此,均田制便产生了不可逆转的问题。

2.租庸调制的崩溃

“租庸调”中,租指的是田租,庸指的是力役,调指的是户调。

唐高祖武德年间的赋税为“每丁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可以减少甚至免除租调;每个丁口每年出二十天庸役,闰年多出两天,不出庸役者可以用绢代替,如果因事需要多出庸役,可以减免租调。百姓缴纳赋税以“授田”为基础,农民有充足的土地,才能足额缴纳租和调,也才有服庸役的动力。

租庸调制作为以均田制为基础建立的赋税制度,它的崩溃与均田制的被破坏可以说是同步发生的,并且相互之间推波助澜。

安史之乱前夕,大量的土地兼并极大降低了农民纳税的能力,在无法负担税收的条件下,农民大量逃亡。逃亡农民的租庸调往往由邻户代缴,称为“摊逃”,这又使得更多的农民逃亡。

3.府兵制的停废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时期,经北周、隋至唐初而趋于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自唐高宗后期以至武周时期府兵制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公元755年)府兵制彻底停废,前后历时约两百年。

何谓“府兵”?府兵就是军府的兵。唐初在各地设立折冲府,以负责征兵与训练事宜。根据财产状况,唐政府将户口划分为九等,并从上、中六等的民户之中挑选府兵,并免除其家的租庸调。府兵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这些士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应召从军出征,承担轮流戍卫京城和边疆的职责。

府兵制同租庸调制一样,也是以均田制为基础、以在籍人口为依据。当均田制遭到破坏,实行府兵制的基础没有了。安史之乱前夕,大唐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底层农民生活贫苦,贫苦百姓根本当不起府兵。加上在籍人口大量逃亡,折冲府的兵员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大唐各地折冲府已经到了“无兵可交”的地步,时为宰相的李林甫奏请停止了折冲府的征兵职能。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6)

士兵出征(图来源网络)

(二)节度使、藩镇的强势崛起

1.天宝十节度

唐玄宗为了抵御边境各游牧民族进犯中原,大量增加防戍军镇,并设立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即:

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治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北庭节度使:驻屯西州、伊州,治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

河西节度使:断隔吐蕃与突厥的联系,是十大节度使里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

朔方节度使:防御北方突厥,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河东节度使:防御突厥南、契丹、奚人等部族,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

范阳节度使:临制东北方的奚、契丹等部落,治幽州(今北京西南);

平卢节度使:负责镇压、安抚室韦、靺鞨等部族,治营州(今辽宁朝阳);

陇右节度使:备御西方吐蕃的入侵,治鄯州(今青海乐都);

剑南节度使:统辖团结营及松、维、蓬、龙、雅、黎、姚、悉八州兵马,防御吐蕃、蛮僚,治益州(今四川成都),

岭南五府经略使:绥静南方夷僚,治南海郡(今广东广州)。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7)

天宝十节度势力分布图(图片来源网络)

2.节度使掌军权

据《资治通鉴》记载,十个节度使统兵达到四十九万、马八万余匹。安禄山更是一人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有十八万余人之多,且战斗力极强。当安禄山纠集罗、奚、契丹、室韦反戈向唐之时,此时唐朝中央可用之兵力不满八万,并且战斗力低下。

因为节度使直接掌握士兵们的生*大权,所以士兵们对节度使都极度忠诚与依赖。于是,国家供养的军队成为了节度使们的私兵。

安禄山安史之乱是怎么引起的,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的背景(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