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
那么这一王朝内部问题又与闭关锁国有什么关系呢?
闭关锁国“锁”的是对外贸易,这跟国民思想问题以及社会矛盾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贸易往来必将给国家带来财富,难道乾隆皇帝毫无感知?
首先要说明的是,商业贸易上的收益乾隆皇帝是清楚的,因为在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还特地是否在浙江开关做了一次讨论,值得讨论就说明这个事情有益处,所以不能因为之后推行了闭关锁国,就以为乾隆皇帝以及朝臣们都不懂贸易。
上图_ 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试图与大清达成互通贸易的可能性
既然明知有收益,可能收益还会很大,为什么还是选择闭关呢?
这就与前分析阐述有关了,对外贸易就意味着要与外国人接触,这无疑是给了国人见识和接触外界世界的机会,这种贸易上的接触在取得财富这类“硬货”的同时,必然会带来一些“新”思想文化等“软货”。而就是这类软货,让本就极度不放心的乾隆皇帝更加神经过敏,为了将这种反动思想掐死在萌芽,甚至为了防微杜渐,给后代子孙营造一个安定稳定之统治环境,排除一切让反动思想有机可乘成为了他的首要考虑因素,至于收益有多大,在与“确保”王朝统治安全的大是大非之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尤其是西方文化思想,更是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背道而驰,是当时全国公认的悖论,为了不让这种“悖论”污染了国民思维,所以限制贸易成了必要之必要,因此“一口通商”成了基本国策,而清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海防重地禁止商业活动”。实际上,从当时国际时局来看,根本没有什么势力可以威胁到清朝的海域,因此“闭关锁国”很大程度是为了钳制人民思想,而非为了加强海防防御。
上图_ 鸦片对国人的毒害
上图_ 外国鸦片由上海入口
那么这闭关锁国给清朝带来了什么呢?
事实证明,闭关锁国给清朝带来的完完全全是负面作用。
论海防,在英国人用坚船利炮面前是毫无作用,但是在钳制人民思想方面效果显著。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之前做得很好,甚至是更完备地贯彻着,这几乎是彻底将清朝与世界隔绝,对于外部世界之变迁,国人一无所知,而且更可怕的是,清朝百姓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这一问题并不是只是民间如此,那朝廷官员,所谓的国家精英们亦是如此,因此当外国侵略大祸临头之时,精英们的判断都是不准确乃至不正确的,失败是必然之结果。即便是在国门被轰开之后,很多人亦夜郎自大,沉迷于天朝上国而不能自拔,依旧主张拒先进科技与门外,使得清朝在改革之道路上荆棘密布,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