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闭关锁国
关不住300年的移民潮
学过中学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闭关锁国是我国明清两朝断断续续实行的一种国策。
其实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尤其是在永乐一朝,中国的国门都还是很开放的。永乐皇帝自己就组织过“下西洋”的大型外交活动,在他刚刚登上帝位的时候,还曾颁布过一道诏书:“今诸番国人,愿入中国者听”。
意思是,只要愿意来中国的,不管是哪国人都欢迎。
不过到了嘉靖年间,关闭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对外通商港口,此后到明朝灭亡的100多年时间,期间虽然经历了短暂的“隆庆开关”,但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明亡之后,清朝为了防范海外的反清势力,也继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了康熙收复台湾,海禁也随之开放了一阵,各国商人一时间大量涌向中国,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频繁的中外交流也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
到了乾隆年间,又开始“开倒车”恢复海禁,而且变本加厉,仅留下了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并且所有外贸交易只能通过官方制定的“十三行”,还发布了“防夷五事”:
1、不许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2、外国商人到广州以后只能寓居在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
3、不许中国人借用外商资本,不许受雇于外商;
4、不许外商雇中国人传递信息;
5、外国商船进泊黄埔港后,由水师负责弹压稽查。
“闭关锁国”的政策算是进化到了极点。
为了防止有人不遵守这个国策,明清两朝300多年来,出台了许多严刑峻法,不允许“片帆入海”,违者充军或处斩。
可就是在这么严苛的政策和法规下,这300多年却出现了中国人移民海外的浪潮,大量的中国人出海来到南洋诸国,形成了最初的海外华人群体。
在清朝雍正年间,光是爪哇一个地方(如今的印尼地区),就生活着数十万华人。到清朝末年,全球海外华人数量已经达到了800万-1000万之众。
这些华人是怎样冲破闭关锁国的政策,又是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移民海外吗?
2、
从华人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说起
海外华人社会的建立,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
我们从华人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开始说起,从中探寻华人移民潮的幕后真相。
1777年,中国的乾隆四十二年,有华人在爪哇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名叫兰芳共和国,并推选出了“大总长”,还号称拥有百万居民。
这个“共和国”一共存在了107年,今天我们在网上还可以找到一张兰芳共和国“全盛时期”的疆域图,里面包含了现在马来西亚、印尼、文莱三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人口也一度达到了百万之众。从人口和疆域上来说,比现在的一些小国家都要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