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东厂后来居上,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宦官干政严重的时期,锦衣卫统领见了东厂统领得礼让三分,甚至要下跪叩头。
著名太监王振、刘瑾、冯保等人都曾统领东厂。魏忠贤权倾朝野,亲任东厂提督,锦衣卫的都督则是他的干儿子田尔耕,宦官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厂卫”特务更是空前嚣张。
东厂自设立后一直存在,直至明朝灭亡。
西厂西厂的成立,有个特殊背景。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京城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接着有个妖道李子龙以旁门左道蛊惑人心,甚至在朝中拥有不少粉丝,进而轻易深入内宫,被锦衣卫发现诛*。
年轻的宪宗朱见深大为震惊,就想掌握宫外的信息,于是令宦官汪直从锦衣卫中选人乔装成平民,出宫伺察。汪直搜罗了不少所谓的"秘密消息",使得宪宗十分满意。
由此,第二年(1477年),宪宗下令成立新的内廷机构--西厂,以汪直为提督。
西厂的骨干仍然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调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倍增,而且权势一度超过了前辈“东厂”。
西厂成立的本来目的,是为皇帝刺探宫外民情。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故意捕风捉影,构陷大案、要案,随意抓捕,严刑逼供。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于是,内阁大学士商辂等人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要求革除西厂。宪宗被迫撤销成立不到半年的西厂。
然而有奸臣得知宪宗的心思后,很快主动上书大谈西厂存在的意义,建议恢复西厂。
宪宗大喜,就在西厂被撤一个月后下旨恢复。
汪直复出后,变本加厉,严酷地办案,打压政敌,权势极度膨胀,甚至引起了皇帝的警觉。
因而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汪直落败,西厂也随之再次解散。
约二十年后,武宗在位期间,大太监刘瑾专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西厂得以再次恢复,宦官谷大用者出任西厂提督,权倾一时。刘瑾倒台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
从此,西厂作为一个短期存在的特务机构,也就从历史上消失。
大内行厂明武宗时期,大宦官刘瑾专权,于是设立“大内办事厂”,简称大内行厂、内厂,刘瑾亲自统领。
此前,锦衣卫、东厂、西厂并立,明争暗斗。刘瑾专权时期,“厂卫”的首领都是刘瑾的死党,因而合势,特务遍天下,滥捕重刑,朝野视之如虎狼。
刘瑾倒台被诛后,短暂存在仅约十年的内行厂也被撤销,就从历史上消失。
小结:
明代皇帝设立“厂卫”的主要目的,是监视、侦查官吏的不法行为,了解民情舆论。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例如“东厂”大堂高悬有大幅岳飞画像,以提醒办案人毋枉毋纵,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然而,在实施层面,却逐渐背离了这个初衷。
在遏制官吏腐败、加强皇权统治方面,“厂卫”在建立初期起到了一定的客观效果。
但是后来,尤其是宦官干政,成立东厂、西厂、内厂之后,“厂卫”缺乏权力限制,执法犯法,为了邀功请赏而扩大牵连范围,罗织罪名,刑讯逼供,手段极其残酷,人为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