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5 11:59:32

在肯定太平天国起事动机正义性的基础上,对太平天国正面形象的概括还应有更加宏大的内容:

1.空前地打击了腐朽的清政府统治。

2,太平天国是近代以来民众抗击外来侵略的一次总爆发。

3.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分析,战争的客观影响具有某种进步意义。

太平天国战争对晚清政局、江南社会经济和t地关系的客观影响,极大地改变了近世中国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形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更多的近代性元素。以上所述,奠定了太平天国作为中国旧式民众运动最高峰的历史地位。

二、深刻教训

从太平天国应对社会危机、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略与实践之主观方面,总结这场规模烈度史无前例的农民起义政权土崩瓦解的历史教训,有助于对太平天国历史地位和历史形象做出更全面的认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5)

1、未能超越旧式民众运动的局限

总体来讲,太平天国的运动形式仍然局限在旧式民众运动的水平, 14年战争实践的实质还是改朝换代式的王朝战争,这是太平天国不可能革新复兴中国并最终流于失败的根源。

a:缺少社会变革的决心和进取精神

从创建社会建设的理想蓝图看,太平天国是有勇气进行社会变革的。但缺少完成社会变革的决心和进取精神。如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往往被传统习俗同化;禁止浮收舞弊等改良地方行政的政令也没有对传统社会秩序的旧弊起到根本遏制作用;土地制度、田赋税收制度基层社会组织在本质上沿袭了清朝旧制,理想和实践的差距是民心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太平天国的理论与构想在实践中往往屈从于社会现实,或在社会现实面前稍遇挫折便丧失进取精神。如(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和建设平等温饱世界是其对农民阶层的重要许诺,但在实践中太平天国追求的首要政治目标是完成改朝换代的王朝战争并构建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因此承认现存生产关系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出台并长期实行是客观所需,具有必然性,所谓“土地革命"的计划则转变为未来可有可无、可行可不行的空头支票。

农民阶层不能从太平天国获取现实经济利益,未能被充分动员和组织起来支持太平天国,甚至倒戈相向,站在太平天国的对立面。再如,一旦太平天国在地方上恢复传统社会经济秩序的努力失败,以“打先锋”和“勒贡"为标志的贡役制统治模式会轻易复辟,所以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常见传统社会经济秩序和贡役制统治模式并行并存的局面,这也给后世留下太平天国基层社会治理的行政风格是“重立不重建"的不良形象。

b、忽视发展战时生产的重要性

在应对社会危机的方略中,某些太平天国地方政府有过兴修水利、保障农业之类的举措,但太平天国所做主要是鼓励和保护农业生产,以便如期足额收缴赋税。总体上看,太平军当局基本没有发展战时生产、建立新政权独立稳固经济基础的战略意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6)

太平天国虽然拥有后方基地,但战略重心置于“取民”,前期主要是通过强制手段“打先锋…勒贡献““写大卷”,后期主要是照旧征收漕粮赋税,却围于战守,盲目扩军,唯知索取,滥收滥征,不修政理,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狭隘的占领区民穷粮尽,最终战局逆转。不能认识到依靠战时根据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支持战争消耗的重要性,是旧式民众运动共同的局限。一因客观上连年战争,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发展生产具有难度;二因太平天国领导者目光短浅,所行社会战略具有盲目性。作为运动的主要参加者农民阶层,他们的小农经济依附于现实的地主经济存在,不可能建立独立的经济基础,于是憧憬于《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均主义的小农幻想;太平军领导者则错误地认定“吾以天下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随处可以取给", 于是圣库制诞生,贡役制成为太平天国始终难以割合的施政模式。

c、上帝教在社会建设中的消极影响

利用宗教动员组织群众,是历史上旧式民众起事的普遍特点。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又以宗教立国。在运动前期,上帝教的精神凝聚力、宣传动员和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对太平天国的生存发展主要发挥积极作用。

但上帝教除对太平天国政治权力结构产生消极影响外, 太平天国的社会战略也充斥者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在占领区推行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以简单而激进的宗教运动强制民众改变传统信仰和风习,企图摧毁旧有思想文化根基,却只是以新的宗教迷信取代旧的宗教迷信,缺乏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超越民众心理承受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7)

太平天国最终失去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也与其崇奉上帝、反孔非儒、毁灭偶像的偏激文化政策有关。太平天国忽视发展生产,在城市废除私有财产、取消私营商业和手工业,某种程度上也捣杂着上帝教的宗教因素。太平军及其领导者将生产所获财富作为“天赐”,言其理所应当享尽“天福”,上帝教强化了这类幻想,所以有人讲: “凡物皆天父赐来,不须钱买","他们根本没有想过从事生产,一应所需转嫁民间,逐渐失去反抗者的本色而转变为新的寄生权责。

2、没有建立统一有力的政治权力

这是后期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一大缺陷,也是太平天国领导群体执政能力、执政素养不高和行政经验不足的表现。

太平天国社会战略的推行,倚仗于地方执行者,由于政局涣散,各自为政,同一政略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主政将领而表现为不同的实践效果。

李秀成在被俘后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原因的“十误”,其中与政治权力机制相关的有两条: “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误立政无章”。 缺少长期稳围的领导核心和持续健全的政策,削弱了太平天国推行社会战略的成效,如乡村建设实践的失败、军纪败坏屡禁不止、官员贪商享乐之风泛滥、移风易俗改革受挫、预防調控和应对社会危机的方略成效不著,这些均与太平天国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督、教育、奖惩、舆论宣传和政策执行机制有关。

3、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a、自我孤立的政略

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地方行政。太平天国统治方式的转向误差主要表现在自我孤立的经济政略,在恢复传统社会经济秩序过程中,推行“者佃交粮”、“招业收租”和“代业收租“间杂并行的田赋政策,地方社会不公和行政腐败继续蔓延,杂税体系紊乱。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和启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