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真实现状,郑板桥 简介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5-06 23:55:35

他终日临窗写字作画,耳闻风声竹响,眼看雪白纸窗,当真是犹如置身大自然,加之心有桃花源,也自得人间雅趣清欢。

他还在《墨竹图》题诗: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但迫于生计,郑板桥不得不从丰满的理想回到骨感的现实中来。为了补贴家用,他开始了卖画生活。

郑板桥索性公开张贴书画价目表,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有些不合时宜的文人端庄气,而是选择放下了“士”的架子,大大方方进驻了市场,成了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第一人。

《板桥润格》清代·郑板桥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心中则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

兰竹图而且,画与不画要看自己的心情。无论对方是华堂贵客,还是饥寒之子,他都一律表态,“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这波操作让人深为叹服,也着实体现了他的风趣与率真。

千金散尽还复来,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了名望的陪衬,有了生活的积淀,郑板桥笔下的墨竹更有清俊挺拔之韵,诗文也更添奇气纵横之格。久而久之,登门求教者愈来愈多,王公大人有之,卿士大夫有之,山中老僧有之,黄冠炼客亦有之。饶是如此,他的字画得以远播,前来求索字画的人也络绎不绝。不过,即便他“年年画竹买清风”,却依然囊中羞涩,因为“大都付与酒家翁” 。卖画得了碎银几两,他便忙不迭地呼朋唤友,去酒肆歌场放怀畅饮,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当然,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郑板桥也欣然自喜,因为它随性,且有趣。

在郑板桥七十岁生日的时候,朋友为他画了一幅画像,他执笔提了一首诗,“老夫七十满头白,抛却乌纱更便服。同人为我祝千秋,勿学板桥烂兰竹。”奔波大半生,郑板桥遍尝酸甜苦辣,看透世态炎凉,日子虽庸常,却已多了诗意,多了真趣。乾隆三十年(1765)十二月十二日末时,郑板桥在兴化老家去世,享年73岁。 至此,“卖画扬州”传奇终究成了时代绝唱!

综合自:国馆、十点读书、百度百科、网络等。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