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蜀汉的历史上,我想除了诸葛亮最具有高瞻远瞩并且一直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姜维就算是第二人了。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姜维对蜀汉的忠心与诸葛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是这样一位蜀汉历史上的大将军,在诸葛亮死后坚持北伐11次之多,就算是蜀汉已经灭亡,自己还竭尽全力想着复国,最后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结局,更加糟糕的是,姜维已经自*而亡,为何魏国将士还要将其剖腹取胆呢?
蜀汉灭亡
姜维原是敌国将领,投降蜀汉后得到诸葛亮的信任与重用,仅仅在蜀汉一年时间,诸葛亮就力排众议给了姜维5000虎步军,当时蜀汉总共只有2万虎步军,相当于诸葛亮交给姜维四分之一的虎步军兵力,足以说明诸葛亮对姜维之信任。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姜维处于一种处处被别人冷嘲热讽的环境中,却能够得到诸葛亮提拔重用,对于姜维而言,诸葛亮就是自己的伯乐和再生父母,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自然不言而喻,对待诸葛亮提出的北伐方针,姜维也是贯彻落实到底,就算是诸葛亮去世之后,姜维一样坚持不懈。
可惜的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不管是蒋琬、费祎还是陈袛,对待北伐的态度都是比较消极的,于是姜维作为北伐大将军,在蒋琬时期只能无奈西征,费祎时期仅仅给了姜维一万人马北伐,姜维北伐之路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是仅仅如此也就算了,姜维还可以靠着心中的信念继续北伐11次,可问题在于朝廷官员排挤姜维,皇帝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以及诸葛绪之流的建议也不信任姜维,在不断受挫之后,为了明哲保身,姜维无奈去到沓中屯田。
就在沓中屯田的那些岁月中,姜维都始终没有忘记为蜀汉着想,他坚持派人去打探关于魏国的任何风吹草动。公元262年,姜维收集到消息得知司马昭将会对蜀汉下手,于是姜维快马加鞭把这个消息送到成都禀报刘禅。
负责转达消息的宦官黄皓,本来就和姜维不和,所以就以占卜为借口,说占卜之后发现姜维所说情报为假,从而对其毫不重视,也没有任何准备来面对接下来的战争。姜维眼看得不到皇帝信任,有心*敌无力回天,实在悲哀,但这似乎无法改变什么。
次年,司马昭果然命令钟会与邓艾率领大军前往成都收拾蜀汉,刘禅等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慌乱之中,还是姜维英勇*敌,率领将士迅速去到剑阁,将钟会的伐蜀主力军阻挡在剑阁之外。
剑阁拥有蜀道难的天然优势,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姜维打算借助地理优势来不断消耗钟会,等到钟会粮食用完,自然就会选择撤兵,姜维的方法果然起到重要作用,眼看钟会的伐蜀大军就要坚持不住了。
危难之中,魏国将领邓艾献出偷渡阴平的奇谋,随后率领一队人马出发,姜维当时全身心投入到与钟会的战争中,也没有发现邓艾的举动,当然了,就算发现邓艾的举动,按照姜维当时的情况而言,也是无能为力阻止的。
远在成都的刘禅,原本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早在伐蜀大军刚刚来临之际,身处永昌郡的霍戈就曾请求返回成都协助刘禅,奈何被刘禅拒绝,如今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大军直指成都。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等人从绵阳率领军队迅速返回成都,在经过绵竹的时候遇到邓艾军队,原本诸葛瞻军队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可是诸葛瞻没有战斗经验,连续决策失误之后,最终被邓艾反败为胜一举歼灭,诸葛瞻战死沙场,邓艾长驱直入。
当邓艾带领军队冲入成都的时候,城中没有兵马阻挡,一切十分顺利,邓艾直接拿下刘禅,在恐惧面前,刘禅倒是很好说话,直接就选择投降,让坚持在剑阁的姜维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