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司马光,大家都知道经典故事“司马光砸缸”;同样提起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自然就联想到司马光。司马光之所以成为历史名人,不只在于砸缸救人,更是他组织编著了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由于司马光的家族墓地在山西夏县,所以司马光的籍贯是夏县人,而他却出生在河南、生长在河南、终老于河南、主要功业亦在河南,是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即今天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此时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县令,其名“光”也即得于此。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常常手不释卷,“朝诵之,夕思之”,为了提醒自己学习,他还专门用圆木做了一个“警枕”,睡觉后只要警枕滚动,便披衣而起,挑灯夜读。司马光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义,并且做出了砸缸救人的英勇义举。
司马光20岁中进士,先后在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担任过地方和朝廷许多重要职务,68岁时还被任命为宰相,直到病逝。他死后被追赠为温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亦称他为司马温公或司马文正公。
司马光主张通过“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来维护北宋王朝的稳定,同时对那些老朽不称职和以权谋私的官吏,无论其职位高低和背景如何,都毫无顾忌的提出弹劾。同时司马光趋于保守,激烈的反对王安石变法,最终使变法遭到失败。
司马光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他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著成了一部贯通古今、叙事周详、文笔精炼、体例统一的辉煌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该书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他与司马迁的《史记》交相辉映,各领风*,堪称中国古代史书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