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这一篇说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意思是掌握好鸡、狗、猪的养殖,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70岁的老人就可以吃肉了,可见“肉”在古代是很奢侈的食物。事实上直到清朝末年,虽然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物资得到了极大丰富,底层百姓依然是“一肉难求”。
直到最近十几年,中国人才基本实现了“吃肉自由”,当然这个肉是指猪肉。中国人喜欢吃猪肉,是世界第一的猪肉消费大国,每两斤猪肉里就有一斤是被中国人吃掉的,虽然中国人口数量只占世界的1/5。
《乾隆南巡图》组图
古图一向是研究古代民俗文化、时代特色的大*器,譬如《清明上河图》《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等优秀的长图,内容丰富,对历史考古来说,相比史书更加直观,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乾隆十六年,为效法圣祖康熙皇帝的南巡旧例,乾隆南巡队伍从北京城出发,最后来到了绍兴,全程5800多里,历时112天。在这112天中,乾隆就作了520多首御制诗,我们都知道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平生最好作诗,一生作诗4万多首,一个人顶的上整部《全唐诗》。
112天作诗500多篇,足见乾隆的“文学功底”,好大喜功的乾隆在这500多首诗中精心挑选了12首,本着“以御制诗意为图”的原则,令宫廷画师徐扬依前后次序分卷描绘,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南巡图》,共12卷,总长154.17米。
《乾隆南巡图》部分
《乾隆南巡图》和《清明上河图》一样,被称为传世之作不是想当然,画中的一笔一豪都非常写实且细节,譬如上图中唱戏的戏子手中拿的条幅上的文字都清晰可见,戏台也充满了细节,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当时“乾隆心中”的清朝社会百态。
《乾隆南巡图》完整的被保存下来,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有着重大意义。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年间服饰、发型、民间文化等民俗,譬如《乾隆南巡图》就有很多男子穿汉服、留明朝发型,毕竟在剃头令之时也有“十降十不降”的说法,戏子是可以不遵守的。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乾隆南巡图》中的“猪”,也就是传说中正宗的中国本地土猪。
《乾隆南巡图》中的猪
《乾隆南巡图》中出现过很多动物,马、骆驼、鸡、狗、猪,其中猪出现了寥寥数次,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猪的颜色是黑色,跟我们今天想象中的二师兄颜色完全不同,截然相反。
如上图,在一户农家的院子中出现了三头大猪、三头小猪,猪的颜色全都是黑色,而且清朝的猪看起来给人的感觉不是胖嘟嘟,而是健硕,和现在某些偏僻山区的野猪有点连相。
这就是中国正宗的本地黑猪,自古中国有句民间俗语“乌鸦笑话猪黑”,意思和五十步笑百步差不多,如果拿这个俗语给今天的小孩子科普,必然会得到质疑“猪不是白胖白胖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