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者则是精明能干,有着丰富的地方事务处理经验,对于维新变法的推行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综合来说,恭亲王向光绪皇帝举荐的这四个人很有能力,再加上丰富的政治经验与老谋深算的手段,能够为后来的维新变法带来巨大益处。
然而光绪皇帝却始终都不愿意接纳他们,这才最终把维新变法闹成了个笑话。
在光绪皇帝不肯倚重这批能臣,一意孤行将希望压在同样没有经验的康有为等人身上的时候,戊戌变法就已经注定要失败了。
即使袁世凯不告密倒戈,当时康有为等人也注定是无法成功的,想单单凭借袁世凯的几千新军改天换地,这是不切实际的。
或许袁世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倒向慈禧太后的保守派阵营。
从统治阶级来看,戊戌变法非但没能获得主流官员们的认可,反而还因为改革操之过急把当时的清政府闹得一片混乱,损害了守旧派的利益,最终遭到了残酷镇压。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在当时那民智未开的情况下,维新派自然很难获得百姓的认可。
戊戌六君子被*害的时候,普通百姓在旁边拍手称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戊戌变法太仓促,康有为等人当时在政治上不够成熟,这都是客观事实,那么是不是说戊戌变法毫无意义,谭嗣同等人的血白流了呢?
倒也并非如此,戊戌变法作为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后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而谭嗣同等人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也被继承了下来。
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的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以及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打好了基础。
谭嗣同等人为革命甘于献出生命的精神,还是惊醒了一些有报国之志的年轻人的。
他们逐步意识到当时的局面,倘若不改革就没有活路,所以国内掀起了一波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人们争相留学学习,最终带回了很多西方先进学说,让国内的氛围愈发活跃。
除了那些年轻人外,慈禧太后也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太后下令执行新政,办新军、建学堂、改革法制,派人去西方考察。
实际上走的就是当初维新变法的例子,甚至有些政策还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另外,戊戌变法的失败还给五四运动的成功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戊戌六君子慷慨就义,国内知识分子越发愤恨清政府,最后这些人才会完成从维新到革命的转变。
再加上戊戌变法推动了办学热,这些为五四运动的诞生孕育了生存土壤。
因此,戊戌变法是有进步意义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血也没有白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他们以及无数革命者前赴后继的付出,我们才能饱览如今的锦绣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