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吴国土墩式墓葬
图:周式竖穴土坑墓
王明珂还发现,根据《史记》中记载的吴国世系,从泰伯仲雍开始的最早的四代人名中都带有伯仲叔季等称号,这是周人的命名习俗,可此后到寿梦共十五代,诸王的名字都与这周人命名习俗无关。
当然,这些也都可以解释为泰伯一族东迁后“从蛮夷之俗”,但是,这更像是一个将周人谱系安置在当地土著(良渚遗民)领导家族原有谱系之上的结果。而到了寿梦之子这一代,吴国王族中又突然出现了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按照周人习俗命名的王子,那就是著名的南方圣人延陵季子季札。王明珂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吴国在寿梦时期崛起后,吴国贵族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华夏文明,心生仰慕,从而逐渐拥有了华夏倾向的心理构图,在此构图上,过去的历史记忆(泰伯传说),被他们用来合理化自己的华夏身份。而季札在深度华夏化的同时,甚至在自己身上重演了一遍泰伯让国的传说,据史*载,季札的这次展演相当成功,许多华夏的上层人物包括鲁晋等国的君臣甚至孔子,都认同了吴国王室的正统华夏后裔身份。从此,吴国人找到了自己的祖源,华夏诸侯也找到了失落祖先的后代,而华夏联盟的范围也由此扩大了一圈,这是双赢的结局。
这么一段精彩至极的成功展演,自然要大书特书一番。下一篇,我们就展开来讲。
注1:出自《论语·泰伯第八》,泰伯即泰伯,两字通假。三让意为:泰伯出走一让天下;古公死后不回来奔丧,以便让季历继承王位二让天下;季历死后也不回来,以便让姬昌继承王位三让天下。
注2:今天江苏常熟还有座虞山,据说就是虞仲死后所葬之地。此外,今天江苏的泰兴和泰州据说就是因泰伯属地而得名,甚至太湖的名字也是打这儿来的。但事实上,吴国最初的立国之地并非在太湖流域,而是在江苏西部、长江边上的南京、镇江丘陵地带,后来到了春秋晚期的吴王诸樊之时才迁徙到了无锡梅里,然后再到吴王阖闾时才迁徙到了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