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相比于李清照极负盛名的诗文,他的晚年生活却极少被史料记载,因而显得神秘异常。她是孑然一身还是改嫁他人?她是如何度过国仇家恨与情感悲剧交织的岁月?作为"千古第一女词人",或许我们可以从李清照晚年的词中来一窥究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名门闺秀到漂泊无依,从琴瑟和鸣到孤独终老,李清照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可谓是天差地别。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这时期她的作品不复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起句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因为缺乏资料记载,我们很难清楚地整理出她的生活轨迹。我们只知道李清照晚年写了《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米芾墨迹拜访米芾的儿子米友仁求题跋。据说李清照还完成了赵明诚未尽的著作《金石录》,呈送给了朝廷。同时,李清照没有停止词的创作,在逆境中写出了许多作品。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时所作,当时李清照的金石文物散失殆尽,孑然一身,而长江北岸金军正联合伪政权齐军再次南侵。漂泊流寓的李清照历尽崎岖坎坷,发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她有意泛舟双溪,舒缓一下情绪,但总放不下那江水也载不动的愁苦。可见,李清照的最后岁月是极为悲苦的。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晚年在病中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生活极其困窘。有媒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叫张汝舟的书生,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李清照在动荡的时局中很难生存,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谁知,张汝舟是个贪婪自私的小人,迎娶李清照也是为了霸占她手中的珍贵文物,在遭到拒绝之后,便对李清照百般虐待,忍无可忍的李清照毅然选择结束这段婚姻。
如果说改嫁之痛是李清照晚年的第一个悲剧,那么国仇家恨则是伴随她后半生的一块心病。在南方漂泊的这段日子里,李清照一刻也不曾忘记故土,一刻也不曾放下忧国忧民之心。她追随宋高宗赵构逃亡的路线南渡,经越州、明州辗转至奉化、台州,后来又从温州返回越州。流亡途中,李清照所携文物珍品被金兵、盗贼甚至官兵盗走大半。建炎四年,宋徽宗看到人多不易逃跑,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看到一国之主只顾自己保命,心中无限失望。风烛残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心灵的凄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世道像洪水一样动荡,而李清照却如漂泊其中的一叶孤舟,经历了来自家庭、情感、国家的一波又一波的打击,她已经心力交瘁。可是在我看来,对晚年的李清照打击最大的,就是她作为一位文人,没有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的双重身份无法融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具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而作为一个女性,她又处在社会的底端。在那样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偏偏李清照拥有一颗七窍玲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