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左雄这个计划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既然我们不能杜绝推荐过程当中的暗箱操作,那我们就设置各种门槛,提高被举荐者做官的要求。
如此一来,那些名不副实的被举荐人,就算是能够通过家族的暗箱操作,被举荐上来。那么接下来,在中央组织的公开考试当中,他们也没法作弊,必须得凭真本事去考试!这个结果,会倒逼那些地方豪强,不得不举荐有真才实学的人。
因为如果他们连续多次举荐的人,都无法通过考试,他们就会彻底失去举荐的资格。而这个举荐资格,无疑是所有地方豪强和官员,都必须要抓在手里的。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制度,已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总之,在左雄提出这个方案之后,汉顺帝很快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开始全面推行这套方案。因为这套方案,触及到了很多地方豪强的利益,所以很快就引来了大家的反对。
但结果,这一次,汉顺帝却靠着自己的强硬手腕,硬是把这个改革给推行下去了。
之所以汉顺帝能够顺利推行这个改革,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和后来两晋南北朝时期相比,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还没有后来那么强。当时东汉的地方豪强,虽然主导了地方的经济和文化,但是还没有组建军队的能力。
因为没有军队,东汉政府在武力上,可以强行镇压地方豪强。所以在这次改革当中,汉顺帝自然就能强制推行改革。但是等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随着地方豪强拥有了军事权力,再想推行改革,就难如登天了。
而从黄巾起义开始,接下来,一直到唐朝之前,地方宗族势力,始终都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他们可以训练自己的部曲,直接组建军队。这就导致后来的那些割据政权,必须在这方面进行妥协。
所以后世也有人说,如果东汉没有爆发黄巾起义,稳定期能够再多撑一百年,东汉说不定真的可以彻底搞出科举制,推行全民考试。但是遗憾的是,一场黄巾起义,以及接下来汉末三国的大乱,直接将这个结果,推后了数百年。
当然,汉顺帝的这次改革,在东汉时期,还是很有效果的。除了种下科举制的种子之外,这次改革,也确实革新察举制的考试规则,让很多有能力的人,得以通过考试,入朝为官。
也就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以陈蕃等人为首的一群读书人,顺利通过了察举制,并且开始走上仕途。而这群人,将会成为接下来东汉后期历史的主角,直接影响东汉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