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废黜薄皇后,王娡玩弄阴谋,命大行令奏请圣上,请立栗姬为后。
景帝顿时感觉栗姬贪得无厌,从此便疏远了栗姬母子。
公元前150年正月,景帝废掉刘荣太子之位,立刘彻为太子,刘彻时年七岁。
在王娡和馆陶公主的共同努力下,终究还是让刘彻逆天改命,原本与皇位无缘的他就此踏上帝王的道路,不禁让人感叹命运无常,难以捉摸。
公元前141年,刘彻行冠礼,十日后,汉景帝刘启驾崩,刘彻继位,为汉武帝。
在刘彻之前,汉朝经历“文景之治”,国家可谓是极为富裕,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每年都能给国家上交丰厚的赋税,以至于国库内常出现粮食堆积发臭的现象。
要不怎么说刘彻是命运之子呢?
逆袭继位不说,一登基,国家富足,百姓丰衣足食,一派盛世之象,他简直什么都不用干,坐享其成便可,岂不美哉?
然而刘彻倒非是一般帝王,他一眼就看出当时汉朝隐藏在富足表象下的隐患。
汉武帝
登基继位时刘彻正值年少,国家大权落在太皇太后窦猗房、母后王娡为首的外戚势力中,他虽为皇上,但还需“奏事东宫”。
王娡倒还好,毕竟是亲生母亲,凡事都会尽量照顾他一二,但太皇太后却让刘彻大为头疼。
为巩固自身势力,窦猗房大肆任用亲戚在朝为官,造成朝中外戚势力独大,令刘彻不悦。
兼之汉朝诸侯众多,外戚和诸侯一起架空了皇权,刘彻这个皇帝看似安逸,但若真这么认为,恐怕就会死于安逸中,他自然不甘心。
为寻求改变,刘彻逐渐迷上儒学,将其视为治国之道。
窦猗房(剧照)
在他的努力下,同样喜好儒学的表叔窦婴、舅舅田蚡分别当上丞相和太尉。
窦婴虽然也是外戚,但因好儒学,对于刘彻想要推行儒学的作法颇为认同。
奈何太皇天后窦猗房崇尚黄老之学,刘彻推行儒学改革惹得窦猗房大怒,一番雷霆手段之下,刘彻推行儒学的计划胎死腹中。
刘彻无可奈何,只能韬光养晦,终于在公元前135年熬死了窦猗房,21岁的汉武帝刘彻正式执掌朝纲,一展宏图。
中央集权,巩固朝廷刚一掌权,汉武帝就以办理丧事不力为借口,罢免由窦猗房钦点的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趁机任自己的舅舅田蚡为丞相。
没过几年,田蚡死去,这下汉武帝彻底没了顾忌,一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