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江苏常州一超市内售卖的书籍。图为青少版《名人传》《昆虫记》。视觉中国供图
暑假在亲戚书店帮忙,遇到一个学生要买《昆虫记》。显然这是附近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应该是按照老师要求准备暑假读所谓“八年级必读名著”。
这个学生张口就说要“全本的”,不要选本不要青少年版,还特别强调,老师说就要读没删减的。
作为有30多年教龄的教师,跟同行经常有交流,所以我这次相信孩子的说法,但同时我心里不由得犯嘀咕:“你们老师简直无知!”我忍住了才没把这句话说出口,只告诉她:《昆虫记》全译本一套十册,400万字,一个暑假你也很难读完!而且现在恐怕县城的哪家书店都没真正的全译本《昆虫记》,都是选本——只是选多选少的不同。但学生看都不看书架上十几种《昆虫记》,坚持只要全本。
学生需要读“全本”的《昆虫记》吗?老师布置这样的暑假作业,未必是为学生阅读积累,估计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这本书被列入初中“必读”书目,而且也属于“必考”内容。
我敢肯定,要学生读“全本”《昆虫记》的老师自己根本就没读过“全本”《昆虫记》,甚至就没见过“全本”《昆虫记》,对这套书并不了解,没有相关常识。或许被误导了,因为有几个明明是节选的版本封面,却标注了“全译本”的字样。但作为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图书之前就没仔细查阅过相关资料吗?
作为教师如此无知,这样的教师能把语文课讲出怎样的趣味?假如——只是假如,事实上很可能不会——也向学生推荐了其他经典作品,又是如何向学生介绍的?
我其实并不意外,这样无知的教师并非“一个人在战斗”。今年看本地一所学校五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有一题要求学生填写中国古典名著常识,一个学生写的是《世说新语》,各对应项都没错,但批卷老师给了“0”分,大概那老师以为除了所谓“四大名著”,别的什么都不算“中国古典名著”——而《世说新语》有一则就是这学期的五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
前两年我还遇到一个类似的事,考卷上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书,有一个学生写的是一本当代童话书名,老师直接打了“×”,而另一个把一篇课文标题当书名写,反倒得分了。
多年来语文教材内容一再引发争议,而教师如何教语文则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很多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一切为了考试”,根本不给学生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顶多只会给学生推荐课本上提到的书,考试可能会涉及的书,课本之外的书根本就不提,课堂上也从来没给学生讲过任何一本书。有一次一年级考试要学生写两本自己读过的课外读物书名,一个学校4个班近300名学生,仅有10多名学生完整写出两本读物书名,大部分学生都留下空白。
这样的语文教学,这样的语文教师仅仅是“个别现象”吗?语文教师不懂得语文常识,不够荒谬吗?也许有教师会抱怨家长不给孩子买书不重视课外阅读,但课堂教学的引导,应该是主要的。在学生阅读这个问题上,语文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温凉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