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日方并不想在清朝和革命党之间站队。当然,他们并不是真的希望中国革命成功,而是从革命党与清朝的斗争中渔翁得利。
由此看来.张之洞对吴禄贞等人的十分露骨的革命反满思想与言行,是了然于胸的。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吴禄贞从日本学成回国后,张之洞竟对他“大逆不道”的言行只字未提,不仅没有追究,还予以了重用。
张之洞先后委他为湖北学务处会办、营务处帮办、将弁学堂护军总教习和武普通学堂会办等军事要职,有一定人事任免之权。而吴禄贞利用这个职位,介绍大量革命青年进入湖北新军,暗中向学生兵宣传爱国思想和革命主张,使“江汉士风,为之一变”。对此,张之洞虽心知肚明,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丝毫不干涉。
同时,吴禄贞在张之洞保举下步步高升,甚至直接到京师任职,成为士官生中的第一个八旗都统和巡抚,掌握了禁军的兵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3日,吴禄贞在滦州策动起义,准备直捣近在咫尺的北京城。其后由于叛徒告密,吴禄贞惨遭袁世凯刺*,导致滦州起义失败。不过这场京畿地区的兵变,大大震撼了满清政府,最终直接促成了宣统皇帝的退位。
为了追究这场兵变的责任人,御史温肃直接将矛头直指已经去世的张之洞:
已故大员包藏祸心.反形已著,请宣示罪状,以快人心而申国法。窃已故山西巡抚吴禄贞,跋扈素著,曾游学东洋。归后倡言排满革命不讳……皆该员主谋。
这里的已故大员,自然就是吴禄贞的恩主——张之洞。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张之洞的辖地,而他的得意门生又在京畿地区造反,谁都能看出,张之洞绝对脱不了干系。
因此,很多近代史学者认为,张之洞在主观上肯定有同情革命,反感满清的心理。毕竟当时“排满思想”在社会上到处流传,作为汉人的张之洞不可能没有触动,所以才会容忍吴禄贞等革命派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