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保护好‘左公柳’这一珍贵的生态历史文化,在以前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从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了‘左公柳保护项目’,为146棵左公柳进行了枯枝修剪、病虫害防治、复壮施肥,对40棵空心树洞进行修复。”崆峒区公园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柳湖公园负责人朱凤霞对每一棵左公柳的情况都很熟悉,需要采取什么修复措施,目前进行到了哪一步,她都了若指掌。
经常逛柳湖公园的市民,一定对中湖南岸一棵主干已基本空心的柳树不陌生,经常有孩子钻进树洞玩耍,但是,这棵顽强的左公柳“身残志坚”,仍旧每年发芽抽枝,湖中倒影可见婀娜身姿。“对树洞进行修复,我们主要采取树洞清理、*菌消毒、填充修补、封合美化四个步骤,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使用了真树皮进行美化,这在平凉左公柳的保护中还是第一次。”在朱凤霞的指点下,记者注意到,被修复的树干上包裹着真树皮,颜色、纹理都非常相近,若非近距离观察,不易察觉。
除树洞修复外,针对每棵树的具体情况,都制定了相应的修复方案,对症下药——该修剪的机械和人工同步上阵,该除病虫害的喷洒药剂,该施肥的挂上吊瓶打上营养液——治病救树。“目前已完成树洞修复7棵,树枝修建132棵,病虫害防治36棵,复壮施肥12棵,支撑2棵,预计6月底前可完成全部修复任务。”崆峒区园林管理局苗圃主任田孟秋负责具体修复工作,他认为,左公柳自然衰老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必须尽快做好抢救性修复。
与左公柳保护项目同步进行的,还有崆峒山古树名木病虫防治项目。今年4月底,市林草局第三次组织森防技术专家,会同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森林管理所人员,对100年树龄以上油松病虫危害进行调查和防治。
“3月中旬就进行了布设观测点调查,初步判断油松蛀洞危害病虫为黑吉丁虫和松小蠹,根据这两种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状况,我们制定了防治方案和方法,开展了喷药灭*和树体蛀洞修补工作。”平凉市森林资源管理站站长吕陆军介绍,除病虫害防治,还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筑及垃圾进行了拆除和清理,目前崆峒山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已全部实施到位,保护态势良好。
古树名木是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物种资源和文化资源,是绿色古文化、生态活化石,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据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根据胸径、树龄等生长标准,古树又分为一、二、三级;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称为名木。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古树名木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市把古树名木保护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使古树名木成为平凉的森林之魂和靓丽名片。经统计,目前全市有建档古树名木1330株,其中散生古树名木995株;古树群10处,群内古树名木335株;古树名木中,古树1167株,其中一级97株、二级143株、三级927株,名木163株。
古树名木,不仅承担着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的价值,还承担着经济开发、科研旅游的功效。一株古树、一棵名木,就可以打造一个旅游景点、形成一个文化高地;一圈年轮、一个故事,都记载着当地人文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