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古城遗址基因,虞国城墙全景图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3-04-17 03:12:46

▲虞坂古盐道

“报告”的第二部分云:“广义的虞坂——颠軨坂,由运城盐池东北隅起,东南行至古虞城,再折南直至茅津渡,应为35公里。”

“狭义的虞坂——颠軨坂,系以古虞城亦即大体以中条山为界,分别指古虞城以北(中条山阴坡)为虞坂,以南(中条山阳坡)为颠軨坂”。“狭义的虞坂(盐坂),由盐池东北隅东南行至古虞城,长10余公里。”“狭义的颠軨坂,即由古虞城南行,大概循当今209国道一线,经軨桥(一作峤)村、傅岩,直至茅津渡,长20公里。”

笔者认为:颠軨、虞坂无广义,也无狭义。颠軨即軨桥,軨桥“在傅岩东北十余里”。虞坂即盐坂即青石槽所在地。

“报告”有意或无意混淆“颠軨”与“虞坂”这两个明确的地理概念,随意变更和延伸“颠軨、虞坂”在地域上的准确界限,使原本清楚的历史问题复杂化,不仅给今人思想上造成了混乱,而且误导后人,贻害匪浅。

大家知道,“坂”同“阪”,所以有些文献将“坂”写作“阪”。《辞源》释:坂,“山坡,斜坡”。虞坂即盐坂,这是三千多年来,也即虞国有史以来,当地人对自今“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东南至平陆县张店镇卸牛坪”经中条山一段古道的专称。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版《解州全志·平陆县·古蹟》,不仅列有“虞阪”条,而且附有“虞阪图”。

虞国古城遗址基因,虞国城墙全景图(17)

▲虞坂古盐道

“虞阪”条下曰:“虞坂,一名盐坂,在县东北七十里,《战国策》伯乐遇骐驥困盐车处。

《水经注》虞城北对长坂二十里许谓之虞坂,今名青石槽,在车辋谷、二郎谷之东北”。此处所说的“虞坂”或“青石槽”,“在县东北七十里”,是相对于金兴定四年所筑的平陆县城而言。

从历史的角度看,虞坂称“盐坂”,实与“盐道”有关。称“青石槽”与盐道在形成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工程和其所具的地质条件有关,即在明正德八年御史张士隆凿石开槽、扩宽盐道、得通盐车之前,虞坂盐道并无“青石槽”之称。

2002年10月,笔者曾对盐道进行过全程踏查。虞坂盐道的地理位置:在今平陆县城(圣人涧)北23公里的中条山北麓,是历史上河东盐池,自开发以来将盐运往中原的主要通道,现仍名“青石槽”。

虞国古城遗址基因,虞国城墙全景图(18)

▲虞坂古盐道青石槽下段路面 作者摄

盐道从今平陆县张店镇卸牛坪西北的坪头铺下山,经“平怨地”、“儿女洞”、“锁阳关”、“青石槽”、”伯乐识马处”、“小鬼额头”、踏“三迭浪”、“猴儿牙茬骨”,避“大石斜”、过“胶泥洞”、“十八盘”至今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全长约7000米。

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现存路面宽2至4米,大部分路段保存完好,从“锁阳关”南200米至“小鬼额头”下150米,长约3500米的盐道就开凿在陡峭的石崖边上。

其开凿的过程是:先将石崖顺边从顶往下切,切到一定深度,顺山势削出一个六七米宽的斜坡面,然后将此坡面下凿成槽,槽底宽2至4米,上口宽5至7米,在槽的外沿,即临沟的一面,是蜿蜒崎岖的护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青石槽”路段。

虞国古城遗址基因,虞国城墙全景图(19)

▲虞版三跌浪路段 作者摄

虞国古城遗址基因,虞国城墙全景图(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