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第一个把这座山以“庐山”之名写进史书的,他在《史记》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而孙放则是最早描写庐山和周围地理环境的人,他在《庐山赋》中写道“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当然庐山还有别称,这些别称在其他古书中也有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被记载以前的数万年,庐山就已经屹立在这里了。
地垒式断块山的形成
距今约1.45亿-6600万年、长达7900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是地球温暖、干旱期,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十分剧烈,从初期合为一体的冈瓦纳大陆,到后来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相继脱离非洲,南、北大西洋出现,特提斯海使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频繁的板块运动形成了众多海底山脉,海平面随之上升,也正是这个时期,九江出现了地垒式断块山的雏形。
距今约6500万-260万年的新生代古近纪和新近纪,地球的海侵范围逐渐缩小,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壳运动)奠定了众多山系的雏型,这个时候地垒式断块山由雏形成为真正的地垒式断块山,即庐山正式形成了,新近纪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初步塑造了地垒式断块山的形态。
庐山冰斗群
等到第四纪,板块运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候的地球开启了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模式,地质研究结果显示,从新近纪开始,一直到第四纪大冰期,庐山经历过4次冰期,冰川的刨蚀作用在地垒式断块山的山体上,塑造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庐山山体的初步地貌被塑造。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庐山,经过了数千万年才形成,从地垒式断块山的雏形出现,到真正的地垒式断块山的形成,再到山体地貌的被塑造,不仅是地球内力作用下的板块运动,也不仅是冰川运动时冰川的刨蚀,还有后来一两万年的流水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