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是三月的哪几天,一月到三月是几月

首页 > 旅游 > 作者:YD1662024-02-02 23:47:20

说起红楼时序,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一团乱麻一锅粥。而我一直坚持,红楼时序更多的是繁而非乱。沉下心去,抽丝剥茧,总是能理出个头绪。既然梳理,其目的就是为着尽量把红楼时序理顺,而不是为的证明红楼时序之乱不可理。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撮其要,删其繁,不必苛求每一处细节尽都符合。

方法上,首先是确立一个时间总轴。在我看来,这个总轴就是第二十五回魇魔法癞头和尚所云,“青埂峰下一别,转眼已过十三载矣”。这是全书中最明确的一个年数,且涉及第一回开篇和《石头记》的整体架构。统揽全书,地位高于其它任何一个时间的表述,其为总轴,毋庸置疑。也就是说,书至二十五回,红楼写了十三年的故事。确定了这个总坐标,别的时序就都要参顺着这个总轴梳理了。与其相符的,取;与其相悖的,舍。比如四十五回黛玉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这个应舍。因为红楼十三年宝玉才十四岁,黛玉应该是十三岁。二十一回说宝钗十五岁,这个应取。

三月底是三月的哪几天,一月到三月是几月(1)

第二个原则,文本中互相矛盾的文字,舍简就繁。有情节描写和只有一句话的,以前者为准。比如贾母的生日,六十二回探春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俩遇的巧。这里看贾母的生日是在正月,并且与宝钗的生日很近。而二十二回也确实是过完灯节正月二十一日就是宝钗生日。但七十一回又写贾母生日是在八月初三,并且有两回书的文字,所以贾母生日取八月初三,而非正月。

第三,文本里明显有讹误的信息则不予考虑。比如第四十九回叙众人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这十二个皆不过十五六七岁。很明显,至少凤姐和惜春两人不在这个年龄段里,所以不必受其干扰。

确定了这几个原则,就可以梳理红楼时序了。

现存的前八十回文本,可以分成四大段。第一大段是1-18回,如前所述,这里总共写了十二年的事,这也是时序考证最难的一部分。第二大段是19-54回,这三十六回书写的是红楼十三年。第三大段是55-69回,这十五回书写的是红楼十四年。第四大段就是余下的70-80回,共十一回书。红楼时序大体就是这样18 36 15 11的结构,今分别说明。

三月底是三月的哪几天,一月到三月是几月(2)

第一大段的十二年,以黛玉进府为界,可以分为两个六年。第一个六年以雨村娶娇杏为界,又可以分为两个三年,即第一回和第二回各写了三年。

第一回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宝玉衔玉而诞,是为红楼元年,石头记录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按书中描写,此时为盛夏,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中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中惊醒后,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皆是夏日景象。考虑到农历与节气的偏差,及苏州与北京的地域差异,这与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在初夏的描述并不矛盾。这年英莲三岁,按出生即为一岁,英莲实长宝玉两岁。八月十五日,士隐宴请雨村。次日,雨村起身进京。

红楼二年元宵节,英莲被拐。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之后士隐一家投奔岳丈封肃。一年后,红楼三年,士隐出家,“勉强支持了一二年”云云。又一年后,已是红楼四年,雨村娶娇杏,而此时士隐已出家一二年了,书也进入第二回。

雨村娶娇杏后不上两年被参革职,此时是在红楼五年,雨村开始担风袖月,游历天下胜迹。曾在金陵甄家处馆,后又困滞扬州,进入林府,这女学生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光阴,贾夫人一病而亡。第三回,六岁的黛玉被外祖母接入贾府。此时为红楼六年冬。

三月底是三月的哪几天,一月到三月是几月(3)

第四回是写薛家这条线,雨村判断冯渊案是在红楼七年。而薛家进京时间有矛盾,从第四回看是黛玉、宝钗前后脚进府,后回宝玉又跟黛玉说宝钗晚来几年。如脂批所云,是恐闲文有碍正笔,让故事更紧凑连贯,这个不必较真,姑且放下。

第五回结住宝钗黛玉后,写东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脂批说是元春消息动矣,这是在红楼七年初春,即黛玉进府次年。初试云雨情,宝玉八岁。八岁梦遗,这个确实早了些,不必坐实。我更愿意理解成作者为了让故事尽快正式展开,告诉读者男主角贾宝玉已是少年而非幼童了。所以争论袭人之处与非处很是没有意义。

众所周知,红楼故事真正展开是从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的,这是在红楼七年初冬,王狗儿家因冬天过不去让刘姥姥去荣府打秋风。第七回送宫花紧接一进,此时薛家刚进贾府,从这里看宝钗是比黛玉晚来一年。之后的宝玉会秦钟,第八回的探宝钗,第九回的入家塾,也都是在这年冬天。婆娘说下了半日雪珠儿,紫鹃打发雪雁给黛玉送手炉,晴雯说爬高上梯贴字冻得手僵冷,袭人撒谎说被雪滑倒摔了茶盅,嘱咐宝玉学里记着加大毛衣裳,都说明了这一点。

三月底是三月的哪几天,一月到三月是几月(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