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闽西旅行有一种疲惫感。车在重重叠叠的大山里钻来钻去,忽高忽低,曲曲折折,窗外是无穷无尽同样风景……但到了龙岩市永定区(原永定县),有一种建筑定会将你吸引——淡黄色相间的土楼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就像破土而出的巨大的蘑菇,像自天而降的神秘飞碟;彼此相连,就像奥林匹克的徽标,置身其中,犹如身处古罗马大剧场,雄浑稳重而给人一种悲壮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顾问曾赞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笔者当年采访拍摄的永定土楼被中新社采用。
福建的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平和等县市区。从外形上看可分为方形楼、圆形楼、走马楼、五角楼、纱帽楼、吊脚楼和殿堂式围楼、府第式方楼等三十多种。而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1月,入选“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笔者在永定土楼振成楼前留影。
笔者先后去过永定土楼6、7次,第一次见到土楼是在2011年11月份。当时正值江南的秋季,而福建永定阳光灿烂,金色的阳光洒在承启楼斑驳的墙上,深黑色的屋檐在苍穹下徐徐展开,宛如一把巨伞。此时,您尽可发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感慨。“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一幅巨大的对联雕在楼门的两侧,一语道破客家人。“勤”、“俭”的传统品质和以“读”、“耕”为主的生活方式。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里,客家人在异域的生存靠的就是这四个字。
客家人原本是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汉人,为避战乱自西晋永嘉年间始曾多次大规模南迁,历经颠沛流离、艰难困苦,逐渐在闽、粤、赣边界定居下来,一直保持着汉家人的生活习性和风俗。后来,客家人又逐步散落到广西、四川、台湾、香港及海外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因异地为客,称之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