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东南。 约开凿于公元 366 年。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国化佛教艺术宝库。
1.莫高窟的历史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体系: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文化体系都戏剧性地在这里交流与融会。莫高窟开凿自北凉,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前后持续1000多年。漫长岁月中,洞窟经自然风沙的吹蚀掩埋以及人为的破坏,至今还保存有洞窟800多个,经过整理编号的有492个,其中彩塑有2400多尊、壁画2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莫高窟的名称,最早见于隋朝开凿的第423窟之《莫高窟记》,而石室遗书的唐人写本中,也多次提到唐朝沙州敦煌的“漠高乡”、“汉高里”之名。另外,写于唐文宗开成四年的《敦煌阴处士功德记》中,将鸣沙山称为“汉高山”,古语“漠”、“莫”相通,可见“莫高窟”一名,远在隋唐即已出现。据唐初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莫高窟的开凿年代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当时有位乐傅和尚西游至敦煌三危山下,忽见山上金光万道,似有千佛显现,他因而深受感动,于是开始募资请人在山上开凿了一个石窟。之后不久,又有一位法良禅师也在这里建窟。此后的1000多年,皇帝、高官、富人至莫高窟崖壁上凿窟造像之举络绎不绝,莫高窟也逐渐成为佛教圣地。直到明朝,汉民族举家迁往关内,之后近300年,莫高窟因没有施主进奉香火,也没有僧侣住持管理,因而逐渐没落。
2.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