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饼老字号做法,中山杏仁饼的制作方法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2-11-20 23:25:53

杏仁饼老字号做法,中山杏仁饼的制作方法(1)

上世纪20年代咀香园使用的梅鹤商标图案

婢女巧制杏仁饼

清末民初,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中山工商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各乡以石岐为中心,以水运为主,水陆结合,商人们将商品输出到省城和邻县乡及港澳,又借输出产品之便引进海外产品。据史料记载,民国初期,年输出商品值达780万两白银,年输入商品值约520万两白银。商贸兴旺的同时,中山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民国七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规范税收,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在这庞大的花名册中,“咀香园杏仁饼家”赫然在列。

其实,早在工商登记以前,这间“百年老字号”的历史便在孙文西路的“牛角巷”内开始书写。

民国初年,香山县石岐孙文西路兴宁里(现孙文西路新华书店的右侧)8号住着一户大户人家。一天,老安人要过生日,媳妇便命婢女潘雁湘做些点心招待亲朋好友。潘氏原籍顺德县大良镇,做得一手好点心。她仿制当时畅销中山的“易味庐饼家”出品的方形杏仁饼,自行烘培出一款圆形的“杏仁饼”。它甘香浓郁,入口酥化,肥而不腻,让前来祝寿的众宾客食指大动、赞不绝口。潘氏的巧手制作使家道中落的主人看到了帮补家用的一条出路。于是,这书香世家偷偷在家中开设作坊,让婢女拿去售卖。

1911年,正逢辛亥革命成功,石岐大庙下的泰东戏院开业。在人来人往的戏院门前,该杏仁饼因风味独特而大受欢迎。有好奇者尾随婢女发现了家庭作坊的地址,后趁其不备闯入庭院,但闻饼香四溢,杏仁饼的秘密遂被公之于世,家庭作坊开始开门营业。从牛角巷飘出的杏仁饼香不但弥漫着小城,还随中山华侨的足迹飘扬过海,蜚声海外。

员工难忘企业改组

6月13日,中山海港城酒店高朋满座,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庆祝其九十华诞生日。

2003年7月19日,落户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国家健康基地的咀香园新厂区正式投产使用:GMP国际标准建造的、内部布局超前的、外观设计大气的、设备先进、配套齐全。与过去相比,厂房面积和生产能力分别增至5倍和10倍。昔日的手工小作坊如今腾升为颇具特色,颇具竞争力,集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专卖连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

当年同城竞技的中山老饼家们各自命运飘零,咀香园却在历史的沉浮中延续至今,追忆似水年华,它们的故事中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光与暗。窘迫地走过饿殍遍野的日治时期、通货膨胀的解放初期,上世纪50年代,中山糖果糕饼业再显示发展之迹,并于1956年进行公私合营。静躺在市档案馆里的一份《石岐饼食业一九五三年全年营业额明细表》告诉我们,1953年,中山县石岐饼食业共63户商家,全年总营业额为105.6亿元,平均每户为1.68亿元,“咀香园”以3.35亿元的营业额独占市场鳌头。1982年,“文革”期间一度被摘下的“咀香园食品厂”厂名重新挂了起来,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

1979年7月,知青卢炜森告别农场,以顶职的方式,加入“咀香园”,二十九年间,他从一名普通的打饼工人努力成长为生产管理的责任人。他告诉记者,在计划经济时代,统购统销,杏仁饼生产量非常有限。即便是本厂员工,要想在逢年过节之时买上一盒杏仁饼也非常困难。然而,市民购饼的愿望在市场经济时代终于得以实现。有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1982年,“咀香园”杏仁饼的年产量由不足10吨一举跃至124吨。1989年,应聘化验员的林绮清第一次走进“咀香园”的厂房。这一年,“咀香园”名噪大江南北,摘获了部优产品称号,等候取货的车排了几里路。

但让员工们最为难忘的,还是1997年经历的那场体制改革。成立于九十年代初的中山咀香园食品工业(集团)公司曾是中山工业“十大舰队”中的一员,也是中山第一批民营企业。先后经历了在1997年5月与1998年底的两次改制,经营者与部分职工赎买了“咀香园”全部的国有股份。当年以4万元买下两股的林绮清坦言,鉴于一些公司改组之后的前车之鉴,大家的心中也曾有忐忑。但事实正如那首流行当时的歌曲—— —《爱拼才会赢》。“一年后,公司上了规划,大家的心就安定了。”卢炜森说。改制后的咀香园,在年轻经营班子带领下,在现代化科学管理和走品牌两大战略上,步伐迈得更快。

“齿颊留香”情怀依旧

80多岁的李国瑞表示,咀香园杏仁饼的一炮打响离不开制饼者的专心制作:选用上乘绿豆作材料,冲洗干净,烘干,慢火炒熟,去皮,磨成幼粉。糖腌的肥猪肉片专门取自猪背部的肥肉5公斤左右,其余不要。用沙糖浆等捞成湿粉,用两个木桶顶承,内放炭炉烘熟,烘饼时精工细作,稍有瑕疵便都除去,因此每一块饼皆是精致出品。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杏仁饼是人间美味。“记得那年代一个月有好几次的防空演习,我在防空洞里吃的只是杂豆做的‘备战饼’。刚入厂时偶然尝一些不符合出厂要求的‘次饼’,觉得特别香口。”当年的打饼师傅卢炜森回忆道。

出生于1933年的杨悦生老人在他5岁那年第一次尝到杏仁饼,从此便爱上了这夹肉绿豆饼的味道。但不久日寇入侵,中山沦陷,时隔将近十年,他才与这给他孩童世代留下美妙回忆的食物再次邂逅,尽管是崩角的次饼,但已让他回味无穷。

在杨悦生参加工作那时,杏仁饼是难得的美食,要么在庆祝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的单位茶话会上,要么在结婚、春节送礼时,亦或华侨回家探亲送礼或带手信回去。当时人们结婚不似今日铺张,往往以举办茶话会的形式与少数亲朋好友简单庆贺一番,几杯开水,一碟杏仁饼,就是一场“婚宴”,再花5分钱办一张结婚证,遇上生活穷苦、食物紧缺时,往往两个人分吃一块饼。当年杏仁饼的包装远没有现在保鲜又漂亮,仅是用纸糊着,很容易变质。但往往因为人总是饿着,所以一般不到两天它便被消灭得一块不留。

“现在食物丰富了,爱吃杏仁饼的本地人反而少了。”杨悦生感叹道。如今的年轻人总是嚷嚷着要“减肥”,对夹肥肉的传统杏仁饼敬而远之;爱吃杏仁饼的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多。随着中山特产杏仁饼的名声远播,中山以外的许多外地厂家也生产有杏仁饼,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在“咀香园”内,亦不再是杏仁饼的一枝独秀,随着享有“莲蓉第一家”的月饼以及曲奇、蛋卷、薄片、水泡饼、速食羹等食品的出现,产品愈发多元化。事实上,如今的“咀香园”杏仁饼已经作了诸多改良,口味多了、糖分少了、形状小了、包装精了、着色素没了。

然而,无论如何变化,在杨悦生等人的记忆中,杏仁饼的味道依旧甘之如饴,“齿颊留香”不曾随风雨而去,它印在他们的味蕾上,也深深刻在他们的心中。与其说是一种味道,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怀。

本文参考资料:

杨悦生《中山杏仁饼史话》

李国瑞《咀香园杏仁饼》

高小兵《老字号的老故事》《中山市志》

屏儿《咀香园文化》、《咀香园发展历程》

特产,让外地人认识中山,让中山人了解自己。

在众多中山特产中,咀香园杏仁饼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近百年来,它保持着甘香浓郁、入口酥化、肥而不腻的味道,让一代代人回味无穷。在九十岁华诞的今天,这个“中华老字号”亦然魅力不减。传统的它越发时尚,但被它勾起的那段情怀,依然埋藏在每位品尝者的心中。

编辑:赖书香

杏仁饼老字号做法,中山杏仁饼的制作方法(2)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每天给你推送新鲜热辣旅游信息。我们一起旅游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