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的叶榭软糕、颛桥地区的桶蒸糕等,都属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叶榭软糕有方糕、素糕、桂花白糖糕等三个主要品种,松、软、甜、香、肥。如今,一些叶榭软糕还借鉴了活字印刷术,可以组成各种吉利话,适合不同场合。桶蒸糕由大米和糯米混合磨粉制成,用专门的杉木桶作为蒸具,蒸好后呈直径30厘米、厚10多厘米的圆筒形,很契合“节节高”的寓意。
七宝方糕也有拥趸。正宗的七宝方糕产于七宝寺,外皮用糯米,内馅则五花八门:芝麻、豆沙、枣泥、赤豆、桂花……它最大的特色是外皮甜糯不粘牙,馅料甜得恰到好处。
在上海市郊,还有一种“焋糕”流传甚广,金山吕巷的白龙糕是焋糕的代表,也是上海市非遗项目。焋,意为装米入甑熏蒸,所以焋糕也称蒸糕。焋糕的主要原料也是糯米和粳米。金山的焋糕多用三乘三、四乘四、五乘五等方方正正的竹制模具,方言称之为“糕正”。在米粉中放入豆沙或枣泥等甜馅料,再用糕粉填平模具。翻面后,揭开上面盖着的模板,糕点就有了精致的外形。
重阳节中,这些糕集中亮相,成为人们敬老的好选择。
栏目主编:毛锦伟
崇明糕、叶榭软糕、七宝方糕、白龙糕照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三农”
来源:作者:任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