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呢?大米膨胀成爆米花,实际是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大米被放在密封容器中加热时,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大米水分被逐渐蒸发,积聚在容器内,而内部剩余的水分也处于高温高压状态,让米粒就像憋足气的气球一样。当炉盖打开的一瞬间,内外气压严重失衡,高温高压的米粒水分急剧膨胀,就形成了爆米花。爆米花的体积可达玉米粒的20到50倍。
不过安德森的膨化爆米花机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老式爆米花机,这种炸弹一样的爆米花机,实际是一位19岁的日本少女发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粮食极为短缺,本土也遭到美军连番轰炸。当时正在大阪教书的小学教师吉村利子,抱着孩子们在教室中躲避空袭,发现他们实在太瘦了,消化不良,经常拉肚子,就想找一些好消化的东西让孩子们吃饱。
她每天都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书上写的“谷物膨化机”,于是联系到京都大学的工学系老师,在指导下设计出了手摇谷物膨化机的蓝图,并冒着被卖到妓院的危险,只身前往九州兵工厂——战争期间所有铁都被集中到那里去了,最终制造出“吉村式谷物膨化机1号”,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老式爆米花机的原型。
由于这种机器制造简单,烹饪方法高效,做出的爆米花有利于人体吸收,吉村膨化机迅速在日本民间普及,并在1970年代传入中国,迅速占领了城市巷陌,田野乡村,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永远的回忆。(这个时间可能有误,还有朋友说四五十年代就有,但我无法找到具体的时间)
95岁的吉村利子
很多人都害怕爆米花机,因为产品出炉时那巨大的“爆炸”声实在太恐怖了,小孩子往往都被大人吓唬躲得远远的。但爆米花机确实很少出现爆炸把人炸飞的事情,这位贵州老人是怎么被炸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