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早,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村民卓月金穿着一双定制的护脚套,来到象山港北缺塘泥涂。虽然已是71岁高龄,但老人动作麻溜,在泥涂手脚并用,看到蟹洞,就把脚尖用力插进泥涂,再使劲顶起,然后用手指在泥里一摸,摸到蟹就丢进赶海桶。
从12岁开始,每年夏季,老人都会在滩涂捉红钳蟹,回家再用石具制成红钳蟹酱。
七旬老人“落小海”,
捉红钳蟹自有一套
松岙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象山港隔海相望,有18公里绵延的海岸线和滩涂。泥涂上,随处可见爬行觅食的红钳蟹。这算是螃蟹中的“稀有物种”,大的如鸡蛋,小的如指头般粗细。每年梅雨季,成千上万的红钳蟹蔚为壮观,整个滩涂仿佛披上了一层红绸带。
红钳蟹的灵敏度极高,一有动静就会迅速躲进预先掘好的直落式洞穴里,动作相当迅速,被当地渔民戏称为“脚仙”。
在滩涂捉红钳蟹,是门不折不扣的技术活。没掌握好时机,红钳蟹就会钻进洞里,只能望洞兴叹。
但年逾古稀的卓月金却是捉红钳蟹的高手,从12岁开始,她就跟着大人下海捉蟹,一辈子在滩涂赶潮水讨生活。
捉红钳蟹,她有自己的一套“独门绝技”。泥涂上有一个个小洞,她会先用脚尖伸进泥里,用脚尖隔开海水,这样可以防止红钳蟹逃跑,再用手一抓,直接丢进赶海桶。 “用这种方法,红钳蟹就不会乱跑了,基本上不会失手。”
卓月金估算着,天热时,蟹洞深,半天工夫能捉五六斤。天冷时,蟹洞浅,红钳蟹喜欢钻出洞晒太阳,半天能捉10多斤。
捣压碾磨制作蟹酱,
老底子手艺百年传承
红钳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但制作过程挺费工夫。卓月金从小就跟着祖辈做红钳蟹酱,老底子的手艺已传承百多年。
老人的院子里放着石磨和捣臼,经历百年碾磨,石具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如何将红钳蟹制作成红钳蟹酱?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第一步,需要将红钳蟹一个个洗干净,沥干水分。雌蟹不要,只留下有大钳子的雄蟹;再将红钳蟹倒入捣臼,一点一点捣烂。蟹与盐按10:3的比例,逐步加进去,直到捣碎为止;
最后将捣碎的蟹一点点倒入石磨,细细碾磨,最后磨出来就是蟹酱。捣压磨碾中,足见匠心。一般10斤蟹要捣磨2小时左右,制成的蟹酱可以保存一年时间。
30年前,因丈夫体弱多病,卓月金靠每天“落小海”五六小时,用一双手撑起了一个家,供三个孩子上学。现在,子女早就成家立业,本可以享享清福,但老人却闲不住。
吃了一辈子的红钳蟹酱,老人还是贪恋这一口。将芋头、土豆、茭白、萝卜等蒸熟,用红钳蟹酱作醮料,菜的原汁原味伴着酱的鲜美,让人唇齿留香。或是直接舀一勺放入丝瓜汤里,那味道更是“鲜得掉眉毛”。
老人说,做虾籽酱更简单一些,只要两道工序。用纱布将虾籽兜住冲洗干净,然后用纱布过滤把水沥干,虾籽与盐,按比例调配腌制。用虾酱蒸蛋蒸排骨炒土豆丝放汤等,营养健康又美味。
松岙镇一位姓李的镇干部透露,现在全镇下滩涂捉红钳蟹的只有两三户了,而卓月金是最年长的一个。她依旧保留老底子的制作方法,传承这道舌尖上的美食。“我们正在开发‘虾兵蟹将’系列乡村旅游伴手礼,希望能把这老底子的味道留下来。”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李贤君
来源: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