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 & Perrins伍斯特郡酱早期的广告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伍斯特郡酱和上海辣酱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2014年12月发表在上观新闻上的一篇名为《辣酱油的本地化变迁史》的文章称:
“伍斯特郡酱约1860年代传入上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番菜馆(西餐厅)推广到其他食肆。”
另有说法称,伍斯特郡酱于19世纪末进入上海。
一位曾经在泰康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傅告诉我们,到了上世纪30年代,随着西菜馆对番茄沙司、辣酱油的用量越来越大,上海的几个老板决定自己建厂,生产西餐调味料。
这家公司就是梅林罐头食品厂股份有限公司。
1933年,梅林首先生产出了辣酱油。到了1947年,北站东亚食品厂也开始生产辣酱油。
两年以后,英国产的越来越少,本土辣酱油逐渐取得市场。
到1960年,梅林的辣酱油产品线移交泰康食品厂生产。
上世纪30年代梅林辣酱油的广告。这是泰康辣酱油的前身。
掐指算来,上海辣酱油已经走过了87个年头。
这几种酱汁是不是已经把你搞晕了?让我们来捋一捋:
受一种印度酱汁的启发,英国人酿造出了Lea & Perrins伍斯特郡酱,并于1837年推向市场。
这种酱汁随后被引入香港、广东,翻译成“李派林喼汁”。
而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制造商将其本土化,创立自主品牌,把酱汁取名为“辣酱油”。
二
我们找到了一位英国姑娘,请她到“大胜胡同”现场试吃,比较一下上海辣酱油和伍斯特郡酱的“引进版”喼汁,味道究竟有什么不同。
Kate的职业是一名导游,她来上海11年了。在她家的厨房里,有一瓶她特意从英国带来的伍斯特郡酱。
“这是一种如此基本的需求。”她说。也许对她来说,伍斯特郡酱是一种乡愁。
“你看,它一直是这种老派的英国标签,似乎是八十年前的风格。”Kate说,“标签上面还写着,这是英国女王的‘特供’产品。”
伍斯特郡酱的“引进版”喼汁包装上写着“英国皇室指定供应商”。
“在英国,只有一种品牌的伍斯特郡酱。每个人都知道,Lea & Perrins就是伍斯特郡酱。”
她还告诉我们,尽管这种酱汁名为“Worcestershire sauce”,但发音的时候,大家都会将它简称为“Worcester sauce”。
在上海生活了那么多年,Kate早就听说过上海辣酱油了。
“我听到的故事是,上世纪30年代,旅居上海的英国人很想念伍斯特郡酱,也许他们试着描述了这种酱汁是什么味道,后来就有了它的上海版本。”
“我第一次尝上海辣酱油的时候就很喜欢。我并没有马上想到伍斯特郡酱。但是当我听说背后的故事后,我发现它们俩确实很相似。”
看到跟辣酱油一起端上桌的炸猪排,Kate告诉我们,她注意到一些西餐被引进到上海后进行了改良,变成了“上海菜”。
在带外国游客进行美食之旅的时候,除了小笼包,她也会带他们尝尝这些海派西餐。
Kate是在上海工作的导游。她会带外国游客品尝“上海菜”炸猪排。
“上海的炸猪排,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奥地利的炸肉排Schnitzel。不过你们做的肉吃起来很嫩,表皮的口感也很特别。”Kate品评说。
“我们的炸猪排,外面裹了两种面包粉。一种是美式风格的,另一种是日式风格的,混合在一起,层次更加丰富。”唐大维介绍说。
“为了让猪排的口感更加鲜嫩,我们有个重要的秘诀,这个我不能说。”他卖了个关子。
“不过可以分享的是,一般传统上海炸猪排,很多人做的时候喜欢把猪排敲得薄薄的,而我们的厨师每一面只敲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