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明湖北路与明湖东路交界,车况较为复杂,我与胖一小心过了马路,徒步约5分钟,毫无悬念找到了这家店。
因过了午后,我们两人饿得饥肠辘辘。店内空荡荡,木质的桌椅板凳,随意拣选。我示意胖一乖乖坐下,转而跑到餐台去点餐。
如今,已然想不起那方餐台上究竟端坐放了几口大锅。有一个身着服务员制服的阿姨,熟稔又热情地迎了上来。
米饭与把子肉搭配,是天生一对,绝对,绝对不能拆散。但是呢,一碗米饭,却能配上两块把子肉。我迅速摸到了点菜窍门。
两块把子肉,一碗米饭,再加一碟蔬菜。堪称完美。
把子肉与米饭到手,胖一犹如饿狼扑食。在“吃慢一点”规劝声音中,胖一嫩是吃了一个精光。我哭笑不得,甚至还有一丝遗憾。
什么遗憾呢?把子肉实在滑嫩,我用筷子夹起来,想为它拍摄一张图,没料到,肉在筷子的升降中分崩离析。罢了,罢了,丢进嘴里,还是一样的味道。
秉承吃货的精神,我研究了一番,将把子肉与米饭混合搅拌,一起放入嘴里,果然滋味倍增。
昔日元好问有一首诗,“平生鱼鸟最相亲,梦寐烟霞卜四邻。羡*济南山水好,几时真作卷中人。”此时此刻,我何止羡煞济南山水好,还得钦慕鲜亮醇厚的把子肉。
沉浸在把子肉的香醇世界,很快,店里来了两拨客人。胖一秉承他那自来熟的精神,很快与小孩玩在了一起。
我呢?嘴边留香,四处溜达,欣赏这家店的装潢与布置。
原来,这家店起源于民国时期,那时候,店名唤为“挑肥拣瘦”。此名倒是非常契合把子肉的特点。第一代大厨胡乃印,山东菏泽人,后来学习烹饪,迁居济南,主营家常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