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罗亮,16岁到兰州学做拉面。一说到拉面,大家都立马会想到兰州拉面,想到三江源,总之,会想到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但我学成后,回到济南,没有做牛肉面,而是用猪肉肘子和肘骨熬汤,独创了猪肘汤面。
从1987年开第一家店,到现在已经35年了,从一家店到6家店,有人一家三代吃我的面,很多济南90后是吃我的面长大的,很多到外地甚至出国上学或工作的人,回到济南,必须做的一件事,是来吃一碗我的拉面。
当年,我没想到会做这么久,更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中间还经历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曲折经历,比如,我当初为什么没有做牛肉面?在英雄山下的店曾搬了5次家。
很多人应该猜到了,我的面馆叫亮亮面馆,我是亮亮拉面的创始人罗亮。
为能吃上好东西,16岁到兰州学艺
我1971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父亲是东方红水泥厂的工人,搞基建,是厂里的技术能手。父亲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从到兰州学做拉面,到回济南创出猪肘汤面,再到坚持35年,都离不开父亲的引导和支持。
父亲特别爱学习,爱钻研,爱看书,业余时间也喜欢烹饪。每次看书后,就跟我讲,教我。虽然我不喜欢看书,但父亲让我受益很大。我特别佩服父亲,也很感谢他。
所以,想多说一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的一点没错,在我和父亲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希望所有做父母的人,做好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我父亲和母亲
1986年,我初中毕业,没再读高中。那时候家里很穷,吃肉是很奢侈的想法。父亲跟我说,如果你想吃点好的,那就学厨师,厨师一辈子都吃好东西。如今,家长经常用各种大道理来教育孩子,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提起他们的兴趣,父亲无意间击中了我的“痛点”。
还有一个巧合,我二大爷,1950年代支边到了兰州,正好,他回来探亲,知道我想学一门手艺,学做厨师,就对我说,如果你想学厨师,就去兰州吧,兰州的拉面不错,味道很好,而且济南没有,学好了可以回济南开家店。
还有一个原因,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拉面师傅表演,觉得很好玩,这也增加了我学做拉面的兴趣。
几个原因叠加到一起,我就满腔热情去了兰州。
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到兰州那天是1986年7月6日。
用现在的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到兰州,我的满腔热情就遭遇了一瓢凉水。那时候我还没满16岁,长得很瘦小,个子不到1米6,连拉面的案板都够不着,还戴着眼镜。
找工作时,到第一家面馆,老板姓马,看了我一眼,说你个头不行,够不着面板,怎么学拉面?就把我打发了。
去第二家,进门前我把眼镜摘了,担心老板嫌我太丝文。这家店倒是收留我了,但只让干一些刷碗、扫地的杂活,不让学做面,根本学不到东西。店铺是一个舅舅带着外甥一起*,都很年轻,经常欺负我,干了几天,我便离开了。
后来,经过二大爷的朋友介绍,我找到了第三家店,才算是正式开始学做拉面。
我的拉面技术是从兰州学来的
我当时是个学徒,没有工资。其他人的工资也不高,一般的人员也就三四十块钱。对我来说,有没有工资无所谓,反正我是学手艺来的,不准备长干,学会了就走。
所以,我比较用心,别人早上6点上班,中午下班,但我一直从早待到晚上,还缠着师傅,问这问那,找各种机会学习。
这家店比较大, 是当地一个汽车队的三产,收留了几个待业青年。为了给大家一个好印象,让师傅多教我一些东西,我和另一位刚来的同事,经常帮大家洗衣服。
学了四五个月,我觉得已经学会了,况且那时只有十几岁,没出过远门,在兰州待了几个月,特别想家,就决定回济南。
店老板给我的“报酬”是两大包骨头,我找个地方卖了,换得了30块钱,花28块钱,买了一张回济南的火车票。
自以为是学成归来,没想到回济南后,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独创猪肘汤面,西市场卖拉面
回济南后,第一件事是做拉面给家里人吃,但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兰州清汤牛肉面的感觉来。
试很多次都不行,最后找原因时才发现,因为牛肉不一样。兰州那边用的都是牦牛,而山东都是老黄牛,煮出来的汤味不一样。加香料少了,有牛肉的腥膻味,加多了,又失去了牛肉原本的肉香味。
这时,做技术出身的父亲,和我一起做了各种尝试,最后他说,牛肉不行,那就用猪肉试试,采用鲁菜调高汤的做法。炖出了第一锅汤,尝了尝,味道不错,后来,我们父子俩又在家里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确定用肘肉、肘骨头来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