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沟堡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熏肉,最负盛名的是当地的郭玺熏肉。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当地一名叫做郭玺的厨师在给别人家帮厨的时候,做了一道拿手菜红烧肉,放在柏木的蒸笼里温热准备上菜时,不知不觉坐在板凳上打起了盹,等醒来一看锅里的水已经烧干,柏木的蒸笼也开始冒烟了,红烧肉的颜色也变了,重新做已经来不及,只好把烟熏过的红烧肉端到桌上,客人们一吃这个红烧肉觉得别有风味,后来郭玺这种烟熏肉的做法就慢慢演变成了“柴沟堡熏肉”。
《怀安县志》载:“柴沟堡熏肉特佳,名驰省外,以之分赠亲友,无不交口称赞。”
话说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烧*掠夺无恶不作,把慈禧太后吓得不轻。撂下个烂摊子就往西北方向逃窜。到承德行宫也不敢多待,想去山西避难,途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子柴沟堡,住在一个叫郭玺的人开的大车店。
郭玺知道来的是太后,不敢怠慢。太后吃了郭玺“熏“过的肉,对郭玺的手艺大加称赞,而且让郭玺入宫当了御厨。
郭玺入宫后,又将熏肉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完善,造就了一道宫廷秘方菜肴。郭玺制作的熏肉,就是在酷热的三伏天,把它放在外面,一个星期都不会变质,且不招蚊蝇(这些要归功于用柏木熏过)。太后赐名“香鳖子”。
到了民国时期,郭玺回到家乡,接着做他的熏肉,挂起了“柴沟堡郭玺熏肉”的招牌,有人问他为何不打出当年宫廷“香鳖子”的牌子?不善张扬的郭玺回答:是家乡养育了我,所以我要把它的名字放在前面,让柴沟堡名扬天下。
郭大厨熏肉的秘绝连传三代,后来,这一带有好多专做熏肉的铺子,外地人来到这里,总得买上几块解解馋,也顺道带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这熏肉名气越传越远,到如今,在咱们全国也数得上是一样别具特色的风味美食,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柴沟堡熏肉”。 2009年6月,“柴沟堡镇熏肉制作技艺”入选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做法
1、备料:选用膘肥约3厘米的二级猪肉50千克,切成16~17厘米见方的大块,厚度一般在1、6厘米左右。
2、头锅中配的作料为:大料、花椒、茴香、桂皮、丁香(以上装入一布袋)、砂仁、肉蔻(装入另一袋)。另备大葱、蒜、姜、甜面酱、黑面酱、酱豆腐、酱油、醋适量。
3、煮肉时先放脊肉,其它带皮肉块分层码在上面。另外加入大葱1千克、大蒜250克、盐适量。最后加水没住肉块,慢火煮开后,再放甜面酱、黑面酱、酱豆腐、酱油和醋。
4、开锅后肉块上下翻个,继续以慢火焖煮,每0.5小时翻一次锅,大约煮2~4小时,因为是慢火煮肉,油层严严的覆盖在肉汤上,锅内作料味能全部入肉,因而肉味香美,这是制作柴沟堡熏肉的关键。
5、熏制时要沥尽油汤,码放在铁箅上,铁箅下的铁锅内放柏木锯末(150~200克),盖好锅盖,用慢火加热15分钟,即可出锅。
6、煮肉汤可连用7次,每次应追加适量凉水、食盐、大葱、大蒜、姜等。其它甜面酱等调味料加量要根据肉汤成色,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