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前选择购物分类,并挂上商品链接,自动获得流量扶持资格)
2. 流量包政策
除开自己的私域流量外,对于视频号直播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流量来源:服务商流量包。
流量包中包括冷启动扶持和日常扶持,是按进入直播间的UV来计算,情况主要有两种:
1. 新号开播or60天内没有开播但近一周准备重新直播,且过往的站外的销售额 / 粉丝量比较高,属于垂直类目中比较靠前的品牌或商家,就可以向服务商申请冷启动的流量扶持;
2. 没有在其他平台直播过、但私域流量较大,如有上百个社群、十几万的企微用户,也可以申请冷启动扶持。
目前冷启动扶持给的流量比较小,可能单场 1000 UV 左右。
优势在于不仅扶持一场,而是持续约半个月到一个月。这段时间也同步作为账号定权重的考察期,权重的组成是私域撬动的场观数(推测为核心)、停留、评论、点击、购买等行为数据。
基础权重越高,后期的流量也会更大,所以在账号冷启动期一定要重视私域流量的杠杆作用。这也是我们在帮一些品牌落地视频号直播时会同步推进的策略。GMV 是显性的、短期的,而账号权重是相对隐性的、长期的。
现在服务商流量扶持的政策更迭频次还比较高,几乎是一个月一种说法。由于我们算是最早一批入驻的服务商,后续会将这块一些验证有价值的政策实时更新到大雪的朋友圈。
3. 流量沉淀
每场进入直播间的公域用户,可以通过上个月更新的「推链接」功能来沉淀到企微,到下场直播时,他也就变得了撬动杠杆的私域流量,形成了滚雪球一样的正循环。这部分增量是除了GMV外最关键的、有长期复利效应的价值。
(直播中推送链接效果)
至于大家听到耳朵起茧的私域和公域 1:1 流量配比环节—— 只要用户是从社群、朋友圈、公众号等渠道的转发链接进入直播间,官方会实时赠送等额的公域流量进来。在这个结论基础上,我们还有几个重复验证过的现象可分享:
1. 从私域进入的用户只要超过 50 个人就会有显著增量,我们推测随着后续更多品牌涌入生态中,标准会不断调高;
2.前 20 分钟是私域导流量的关键时段,除了 1:1 导量外,推测还能提升直播间权重,收益显著大于 40 分钟后的流量导入;
3. 在直播2小时后,会开始出现 GMV :公域流量 的 1 : 1 配比,如果开播承接做得好,比例甚至会放大。
02 从0到1,逐步成熟的直播间策略在对私域流量的运营调度、对流量规则的摸索外,在具体直播间内的策略我们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希望更多行业内有经验的前辈能多交流,给我们推简历!
影响直播间数据,外在因素是流量规则,内在因素就是直播节奏。
把控前30分钟节奏
节奏好坏的直接影响着观众能不能留下,只要有停留,后续的点击、转化都在漏斗模型中。
直播带货近30场后,我们得出的一个经验是:前一小时靠脚本,一小时之后靠数据。
通常我们每场直播在4小时以上,前一个小时内都会有详细的脚本节奏,而一小时之后,就跟根据用户的反馈以及数据来调整,哪款产品转化好,哪款产品我们选品时有失误,都可以依靠数据来指导动作。
(团队初期直播时的脚本节奏)
开播后的前30分钟非常关键,主要是关注私域用户的导入、成交数据。
第一是根据视频号直播的算法机制,官方会基于导入直播间的私域流量画像来匹配给到公域流量,而画像主要是看年龄、地域、消费和观看习惯等。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我们给8号仓直播的过程中,前期流量导入、公域配比、反馈到最后的订单数据,都会发现「30-45岁的中年男性」占比较高。那些抖快淘直播无法触及的群体,或许正被视频号直播带出来。
第二是这个时间段的成交数据,决定了后续否能撬动更大的公域流量涌入。
(某场直播后的场观数据走势)
我们会格外重视前30分钟的选品和讲解节奏。在直播前,场控需要提前和主播沟通确认前3个品的过品节奏及话术配合,保持默契。开播后,前半小时卡时间节点,每分钟刷新查看爆款出单情况。
现阶段我们常用的具体节奏如下:
3分钟:欢迎家人们,扣“1”互动
5分钟:开福袋,送品牌周边。福袋话术:xx 秒*款来啦 /xx 低至x 折
10分钟:开出第一个秒*品,产生 GMV
18分钟:过渡完第二个秒*品,产生 GMV
20分钟:开福袋,送定制礼品
30分钟:过渡完第三个主推款,产生 GMV
过程中,需要根据实时在线人数,通过秒*品、福袋调整策略。例如:
人数持续高,表明当前主播状态好、品牌背书到位、单品性价比高,继续保持;
人数出现骤减,就需要主播迅速调整状态、尝试换品、突出品牌背书,通过福袋留人。
选品理解
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直播带货。现阶段我们的配比是秒*款、经典款、利润款、特供款这4大类型的产品,缺一不可。具体每个款的作用如下:
秒*款:用于用户进入直播间后的留存,又称主打款,低利润,客群广,量大
经典款:通常是不会过时的经典款,像阿迪的贝壳头、耐克的空军一号等
利润款:解决商家怎么赚钱的问题,利润高,最好进行关联销售,提升收益
特供款:品牌专供,营造稀缺感,如果一般品牌没有时就不用
而这部分经验都还需要建立在产品「已有品牌背书」的基础上。在我们21年底做服装白牌、尝试 0 粉起号直播时踩的最大的坑之一是:如果没有强 IP 的忠诚度,用户进入直播间对品毫无信任与「滤镜」的话,一切选品策略都是纸上谈兵,用户根本不会理你。
视频号是偏社交属性,核心还是基于人带货、场带货,而不是货匹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