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占据了人类食物的半壁江山,西安有油泼辣子面,武汉有热干面,兰州有牛肉面。而陇南有一碗,不管你走多远,只要听到它的名字,就会倍感亲切的——散面饭!
1.一碗你爱与不爱,都深刻脑海的饭散饭,六七十年代的人,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主食。而作为80后的羊先生,小时候也经常吃(虽然不情愿)。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家里几乎是几天做一次散面饭吧。那时候,家家都有地。散饭也则是冬天的主要食物,因为当时地里都会种很多玉米,散饭也全部由玉米面一种做成。
吃起来,口感很粗。咽的时候,扎嗓子。因为不喜欢吃,没少挨奶奶的数落,说以前的人能吃到这个,就已经是天堂里的生活。
而当时的羊先生,吃着玉米面的粗,心里则是惦记着一月能吃一次米的香。
现在,外面虽然有卖的散饭,但是在自己家,则很少吃到了。原因则是——炉火,若不是有盘下的锅头(灶头)加尖底锅,别的什么电磁炉,电炒锅这些是没办法做出来的,柴火慢慢熬煮才最佳。
说到柴火,则更是记忆犹新!不知道你,是不是和羊先生也一样,小时候放学跟在妈妈身后打帮手。帮忙洗完菜,在锅眼前架着火(往灶膛里添火),妈妈则右手将包谷面均匀地、细细地撒入锅中,左手拿擀面杖均匀地在搅拌。时不时的还不断提醒“火小了、火大了、不要再添柴了.......”
当时做好的散面,一般我吃的很少,但是最后锅底的锅巴则喜欢吃,脆脆的。吃不完的锅巴,妈妈会下次,放点葱花蒜苗,加点肉臊子炒着在吃。那个味,现在想起来,都很香!不单单是味觉的香,这里的“香”更是记忆中的烟火味儿。
这种味道与散饭味儿混合起来,形成独有的回忆味道。这味道让我们不管对散饭,喜欢与否,都会因它而想到家,想到某个人。但在散饭的江湖,能将散饭做的好吃,则是绝活!
2.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散的一手好饭散饭,可以纯玉米面或者白面,也可以白面和玉米面,两货(合)。一般选用玉米面来制作,做出来会有玉米的清香,色彩金黄灿烂、温润诱人。
散饭尽管看起来用料平常,但不是人人都能得做出一碗好散饭。
火大了,容易糊了;火小了,容易绵了;稀了,就成拌汤了;稠了,就焦糊不爽口了;搅动不得当,吃起不劲道;撒面不均匀,容易出疙瘩......
在散饭的江湖上,手上没有功夫,是拿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