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顶层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向是世界公认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正是因为传承了这些珍贵的文化知识,中国才会成为如今的中国。
在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客凭借着自己的天资和才华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也让后人能通过他们的文笔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百态。但后人也是有着自己的审美和判断的,只有那些确实优秀的文章才能够历千百年而不衰。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例外,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许没有惊世的才华,或许没有令人惊艳的文笔,他们的作品却总是流露出一种无人可比的霸气,他们就是皇帝。
在明朝时,明成祖朱棣曾经出过一个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在场之人无人敢对,只有一神童妙对下联,还让朱棣大笑不已。
得位不正历史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太宗”魔咒,似乎历朝历代的太宗上位的手段都不怎么光明:唐太宗*兄灭弟,宋太宗烛影斧声,到了明太宗这里就更有趣了,朱棣连隐瞒都不隐瞒,直接发动靖难之役,把明太祖朱元璋选定的继承人朱允炆给嘎了。
这倒也怪不了朱棣,朱允炆是他的侄子,年幼德薄,能得到皇位只不过是靠着有一个好父亲罢了。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把所有的爱意都转移到了朱允炆身上,为此甚至不惜越过自己的几个儿子,将他捧上了皇位。
朱允炆上台的时候势力并不雄厚,按理来说正是蛰伏的时候,但他偏偏不走寻常路,被几个腐儒一煽动,就不顾现实情况,把屠刀对准了几个叔叔,周王圈禁,湘王自焚……
朱棣的几个兄弟都被搞得要多惨有多惨,同时他自己也受到了朱允炆的监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他们的命,朱棣要是不反抗的话,迟早要步几个兄弟的后尘。
于是他一边装作发疯迷惑朱允炆的视线,一边招兵买马,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悍然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自小长在马上,兵马娴熟,精通战术,根本就不是朱允炆能够相比的,没两年朱允炆就被逼的在皇宫之中自焚,让朱棣坐上了皇位。
但全天下人都知道朱棣这个皇位来的不怎么光彩,朱棣自己对此也是十分介意,为此他特地找来了朱允炆的旧臣为自己背书。
但朱允炆的这些旧臣中有个叫方孝孺的,他不愿意屈从朱棣,朱棣哪怕是把他的户口本都*了个精光也没能让他屈服。这就代表着,无论朱棣一生有着怎样的成就,他这篡位的污名都是洗不净了。
败兴大火俗话说越缺什么越想要什么,朱棣贵为天子什么都有了,唯独缺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他平常最忌讳的也是这一点。为此他不仅篡改了史书,把自己的生母变成了马皇后,还把京都都从朱元璋定下的南京转到了自己的封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