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户正在收获啤酒花,陶维明摄。图源:亚心网
生产成本的降低,为啤酒的普及提供了必要条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啤酒已经不再是只有在大城市才能见到的稀罕东西。
到1979年,改革开放为啤酒的发展切切实实得添上了一把火,我国的啤酒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啤酒这个“舶来品”也逐渐本土化。
80年代,年产能1万吨、3 万吨、5 万吨、10 万吨,乃至20 万吨、40 万吨的啤酒工厂渐渐从轻工部广州设计院的图纸上变成现实。到1988 年,单就大陆来说,啤酒厂家就有813 家,总产量达662.8 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
年产2000 吨啤酒厂工艺流程图(广州轻工设计院)。图源:《啤酒之河》
90年代时,“大型化、集团化、三资化”成为啤酒厂发展的主旋律,年产10万吨的大厂超过了30家。1993 年啤酒产量达到1225.6 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二。
2002年,我国从连续坐了9年的世界第二的位置退位,成为了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当年总产量为2374.9万吨。到2015年,我国啤酒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二美国的两倍。
2015年世界各国啤酒产量示意图。图源:啤博士
在巨大的产量背后,是我国巨大的啤酒消费量。有人说,你要看一个明星红不红,就要去农村的小卖铺里看看有没有他的大头贴画。我觉得啤酒也一样。
啤酒从大城市起步,逐渐成为农忙回来的百姓消暑解渴的必备饮料,足以看出啤酒已经“红透了半边天”。2013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了历史最高;2017年,中国大陆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已经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
2017年,各国家地区的人均啤酒消费量。图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协调纯粹、香醇爽口、绵密的泡沫争先恐后地在口腔里炸开,啤酒凭借着其独有的风味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