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4个多音字,行的多音字用法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4-13 08:35:37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2)辈;班辈。比如《礼记·祭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郑玄注说:“子行,犹子列也。”祭祀中规定,由孙子辈的人充当祖父的“尸”,那个充当“尸”的人,对于祭祀者来讲是儿子辈,而作为父辈的祭者倒要面朝北去侍奉尸,这就是为了让人明白儿子应当如何侍奉父亲,明白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礼记》里记载了很多古代祭祀的仪式,充“尸”受祭比较有代表性。

(3)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行。比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杜预注称:“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郑庄公让一百名士兵拿出一头公猪,二十五人拿出一条狗和一只鸡,(来诅咒射死颖考叔的凶手)。

(4)行伍;行阵。《广韵·唐韵》:“行,伍也。”比如《左传·襄公三年》:“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杜预注称:“行,阵次。”即: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

(5)买卖交易的营业处。比如商行,拍卖行,粮行。比如《儒林外史》:“金有余择个吉日,同一伙客人起身,来到省城杂货行里住下。”

行的4个多音字,行的多音字用法(5)

(旧时的杂货行)

(6)行业。比如三十六行;同行;内行;外行;隔行如隔山。

(7)给示处所。用在人称的后面,犹言“这里”、“那里”。比如周邦彦《风流子》:“最苦梦魂,今霄不到伊行。”

(8)名词之外,也用作助词。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后表示复数。相当于“们”、“等”。比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唐太守一时取笑之言,只道他不以为意,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开心,陡然疑变。”注意,在这里的姊妹行和兄弟行,不是行走的行。

(9)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比如《吕氏春秋·行论》:“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

其实以上这些意义,都从道路的本义引申而来,从道路义引申出行列义,从行列义引申出排行、行业等意义。

(二)xí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就是许慎说的行走之义的读音。其实,这个意义也由道路引申而出。《释名·释姿容》:“两足进曰行。行,抗也,抗足而前也。”就是举足前行。比如《诗·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独自行走冷清清,难道没人同路行?又比如白居易《长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用的也是行走的意义,读音也是xíng。在这个意义里,“行”多用作动词或与行动相关的名词。

行的4个多音字,行的多音字用法(6)

(行走)

在这个本义之外,读xíng的用法还有很多,毕竟在现代汉语,这个读音更常用,也举常用的说说:

(1)规律;道理。《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称:“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也。”

(2)经过;经历。比如《国语·晋语四》:“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卻縠(hú)可,行年五十矣。’”韦昭注:“行,历也。”晋文公向赵衰问元帅的人选,赵衰回答说:“卻縠可以,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行年多少,就是经历了多少年,即多少岁。

(3)离开。《广韵·庚韵》:“行,去也。”《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带领族人离开。又比如李白的《赠王伦》:“李白乘舟将欲行。”行,也是离开的意思。另外,还可以指还,返回。比如《吕氏春秋·行论》:“使者行至齐。”高诱注说:“行,还也。”使者返回了齐。

行的4个多音字,行的多音字用法(7)

(《赠汪伦》雕像)

(4)出动;出行。比如《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这还是宫之奇的话,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就是这一次,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即晋国不必再次出兵了)。一般腊祭在十二月举行,实际上,这次没有过完十二月,虞国就为晋所灭。

(5)出嫁。比如《诗·鄘风·蝃蝀(dì dōng)》:“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女子要出嫁,远离父母和弟兄。

(6)行装。《汉书·曹参传》:“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颜师古注称:“治行,谓修治行装也。”我们知道,其实,很快,使者就来了,后来代替萧何为相的,就是曹参。

(7)行程。最有名的例句是《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行程,也是从脚下开始。

行的4个多音字,行的多音字用法(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