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2 短果茴芹的叶,三出分裂成三小叶
刚说完短毛独活叫“大叶芹”,又来一个,东北幅员辽阔,存在异物同名现象也正常。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茴芹属多年生草本,产吉林、辽宁、河北、贵州,在《东北草本植物志》中就叫“大叶芹”,其“叶片三出分裂,成三小叶,稀2回三出分裂”,在伞形科种类属于叶型最简单的,芹菜比它复杂多了。嫩茎叶可炒食、做汤、剁馅,或制作罐头,深受欢迎,林下种植大叶芹已成为农民的致富项目之一。
09
“山芹菜”
图9 山芹的叶,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
山芹/Ostericum sieboldii,山芹属多年生草本,产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沿海等地区,俗名“山芹菜”。本种与前述“大叶芹(短果茴芹)”叶型差异较大,不会混淆,但也有称它为“大叶芹”的,可能是地方性称呼,其叶型特点为“基生叶及上部叶均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三角形”,总体上更复杂。幼苗可做野菜,好像与正统芹菜差不多,炒肉丝不错。
10
“小叶芹”
图10.1 东北羊角芹
图10.2 东北羊角芹
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 alpestre,羊角芹属多年生草本,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省区,《中志》曰“美洲有栽培供观赏”,我没get到好看的点在哪里......本种被叫做“小叶芹”,大概是与“大叶芹(短果茴芹)”相比较而言,其“叶片轮廓呈阔三角形,通常三出式2回羽状分裂,最上部的茎生叶小,三出式羽状分裂”,看上去比较细碎。虽说能吃,但本砖家“云调研”的结果显示,似不如“大叶芹”更受欢迎。
关于伞形科,多唠五毛钱儿的。该科植物以难以分辨著称,很多都需要靠花果的细节特征才能准确甄别。更有些种类长相类似,毒性却天差地别,如毒芹/Cicuta virosa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很容易误食中招,不建议盲目采摘,拿不准不吃也罢。东北地区还有叫“山胡萝秧”或“山胡萝缨”的野菜,应为峨参/Anthriscus sylvestris或刺果峨参/A. nemorosa,识别特征不好把握,按下不表。
OK,就到这里吧,太多写不完。比如说蕨类中的桂皮紫萁(牛毛广、东北薇菜)/Osmundastrum cinnamomeum、某蹄盖蕨(猴腿儿)等著名野菜,统统略过,蕨类中含有致癌风险的欧蕨苷,不宜食用。其实所谓“山野菜”都是未经驯化的野草(树),或多或少都有点儿不好的作用,偶尔尝鲜可也,以为有“纯天然”的保健价值则大谬。一言以蔽之:小吃怡情,大吃伤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