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牛”一词,经常出现在火锅店的菜单上、水饺的馅料表上,还有烧烤店也有“肥牛卷金针菇”的菜码。
在初次接触它之前,很多吃货脑中浮现的,往往是“肥美的牛肉”、“肥肉居多的牛肉”,甚至是“纯粹的牛肥肉”。
即便是吃过之后,也很难理解它们,为啥不老老实实的当“牛肉片”,而是要叫做“肥牛”。
其实“肥牛”这个叫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后来传入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它的英文是beef in hot pot,直译过来就是“放在热锅里食用的牛肉”。
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才以“肥牛火锅”的形式进入内地,至此,肥牛一词也在大陆流行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内地很少有人将牛肉涮着吃,因为其质地偏瘦,烫煮出来的口感,并不如羊肉温润滑嫩。
而“肥牛”所代表的,正是牛身上最优质的部位,例如腰背部、腹部等运动量少的肌肉,经过排酸、切割、切片而成,肥瘦相间、肉质鲜嫩。
优质程度可参考下图“雪花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