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氧化有关。
茶多酚、茶鞣、茶单宁等,从化学角度看,它们都属于“酚”类,容易氧化。
泡出来的茶汤,在长时间静置过程中,茶水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导致茶汤颜色暗沉,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
一来二去,形成了隔夜茶水汤面的薄膜。
类似的氧化现象,在日常生活很常见。
比如,切开的苹果、土豆、雪梨等,断面暴露在空气里,容易氧化变色。
虽然,氧化变色的苹果块不影响食用,但从外在形象上,早已经让人没有半点好感。
隔夜茶也是如此,当你看到一杯汤面结着薄膜,汤色变暗的隔夜茶时,哪里还能保持愉悦的喝茶心情?
一杯好茶,注重色香味俱全。
外形、香气、滋味全面下滑的隔夜茶,可饮用价值少之又少,不喝为好!
《5》
四、人走茶凉,隔夜茶温度下降。
12月将近,又到年底了。
冬天喝茶,热腾腾的茶水泡出来后,如果没有及时喝完,温度很快就会下降。
而凉透的茶汤,很难让人提起喝茶兴趣。
隔夜茶,更是如此。
泡开之后,放置时间超过六、七个小时的茶水,一早就变成残汤冷炙。
哪怕重新加热,再次掺上热水,也有一股“炒冷饭”的感觉,饮茶体验大不如前。
冬天喝茶,不论怎么看,还是热乎乎的暖茶更适合。
捧上一杯热茶,啜茶入口,暖心又暖胃。
隔夜的、彻底凉透的、香气滋味下降的剩余茶水,哪怕本着不浪费的心态,也不建议继续喝。
若为了避免浪费,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现喝现泡。
类似吃自助餐的原理,喝多少,泡开多少。
泡出来的热茶,及时饮用。
活在当下,完整享受一泡茶的滋味变化,才不会辜负好茶。
茶水泡开后,没能及时喝完。
等到茶汤隔夜了,凉透了,再回来惋惜。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6》
针对隔夜茶“人走茶凉”的问题,也有不少人想出对策,放进保温杯、保温壶不行吗?
冬天喝热茶,泡出来的茶水灌入保温杯里,隔夜应该也能喝吧?
哪怕保温性能出色,隔上六、七个钟头后,灌入保温杯内的热茶还是热的,但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隔夜不新鲜的茶水,哪怕温度没凉透,也是慎喝为好。
长时间待在高温闷热环境下,茶香茶味或多或少会发生负面变化。
喝起来风味下降,没有原来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