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线板油酥饼的做法,油酥饼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4-07-06 01:27:14

美原烧饼(频阳人的烧饼)

作者/王战团

频山之阳,渭水之北,沃野百里,农产品丰富。富平县内频山由西向东分别是锦屏山、虎头山、明月山、金栗山和万斛山。其中,属美原镇管辖并有“渭北小华山”之称的金栗山和属老庙镇管辖的名山万斛山,这两座山与频阳老百姓的农耕食品有着紧密相连。

正宗线板油酥饼的做法,油酥饼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1)

频山

金粟山前,土地肥沃的千倾平原即现在的美原平原,在古时盛产优质粟。粟称禾,在北方称“谷子”,去皮后叫 “小米”,色黄如金则为上品。在古时,人们也将粟禾作为粮食作物的统称。

相传风景美丽的万斛山上有座千年古刹——万斛寺,曾居住着上千名僧人,香客众多,香火及其旺盛。流传至今的唐青砖宝塔,经富平县闻双全先生考证,此塔为西魏宇文泰所建。在山坳有一亩宝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早种晚收,日产一万斛。供养斋饭,丰年囤粮,饥馑年放粮救灾,这个故事在老庙镇及周边地区流传甚广。由此可见,两座山名是频阳人对美好富足生活的期望。

根据《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的记载【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唐代一斛等于十斗,约为现在的120斤。老庙可耕种土壤俗称绵土,逢天旱时保墒,确保粮食的产量;美原是垆土地,逢雨水涝时丰产,天旱歉收。这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充足光照,美原和老庙两镇产出的小麦颗粒饱满,出粉率高面粉筋道,是做烧饼的首选面粉。

美原烧饼历史悠久。古代稻,粟,黍,菽剥离壳的方式都是舂,只有小麦用磨。陕西临潼栎阳城遗址考古出土了秦代大型畜石磨盘,栎阳城距古频阳县仅四十公里。频阳是秦都城一座卫星县城,也应该有加工面粉制饼条件。最早的饼,或蒸或煮的面食统称饼。汉代后铁锅的使用,开始出现烙在锅里的锅盔。我们小时候逢年过节或有人外出,家里就会烙锅盔以备途中充饥。

烧饼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产物。烤炉烧饼产量高于锅盔,口感松软且筋道,方便携带。其中美原镇宝塔巷王万夫,外号“半斤”,哑巴的线板烧饼;何家巷何文平,何春贵子承父业、家族传承的驴油酥饼最负盛名,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靓丽名片。

解放前美原镇有几十家作坊,或沿街制作或家庭作坊。主营有外焦里嫩的圆饦饦馍(烧饼),兼营有形似绕线板的线板饼,人们调皮的称为狗舌头馍。驴油酥饼子和石子馍等,都是烤制在土胚胡基盘的炉灶,烤出的每种饼子都飘着有泥土的焦爨香味。商户们推车挎篮去兴镇、老庙、流曲、薛镇等乡镇逢集叫卖。

正宗线板油酥饼的做法,油酥饼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2)

改革开放后美原、老庙、雷古坊和薛镇的乡民远赴西安卖烧饼。化肥袋子装被褥,手里提一块钢板加工的鐅锅,生活品简单到极致。乡民们吃苦耐劳,奔着共同致富的目标,亲帮亲,友帮友从农村走进陌生的城市,投亲靠友互帮相助传受烤饼技术。在拥挤的住房,大家简单生活从来没有嫌弃乡党到来增添麻烦。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事,历经千帆,受尽苦楚。频阳人诚信淳朴、敦厚力笨、善良耿直,做事干脆麻利,主意拿定,先“咥”再说。为人实在,能吃苦,能吃亏,认准的事一定要“咥成″。

陕西的饼子种类很多。白吉饼在美原烧饼未进入西安之前,肉夹馍只认白吉饼。白吉饼制作需要吊火炉,上下烘烤,烤出的饼子小,饼子沿边一个焦圈,中心麻钱大小点焦心,周边白面原色,口感干酥,面硬不易从中分开,卤汁吸收不了多少,非常影响肉夹馍口感。潼关肉夹馍制作面胚加层大油酥,扭成千层,大火烤至色泽金黄,层层掉酥,夹入卤肉不能吸收汤汁,缺少肉夹馍汤、肉、馍合一的灵魂。

美原烧饼用自制大麦曲发酵母,再把发好的酵母加玉米面留老酵面阴干,制作时老酵母用时温水泡发,加面放至温暖处醒发,揉成团放纯碱排气,面筋蛋白遇水彼此纠缠,结节,折叠,倾轧在面团中编织出一片疏松多孔的面筋蛋白,揉至到面团里气孔均匀如小米状,则为碱酵合适,擀成条状,放盐和小茴香面,擀成碗口大小,放平锅鏊上,烙出焦花,下筒炉灶烤黄。美原烧饼遇炉火会自然从中分开,焦黄酥脆火色漂亮,拥有独特的酵面香,虽然饼外焦黄、但是内穰软筋、馍肚中间自然分开有嚼劲,能够吸收卤汁夹肉加菜都好吃,人们亲切的戏称,烧饼万物可加夹。

以诚待人,以善待物,以精待业,以质论价,迅速占领了西安市场。大街小巷租个门道(面)或沿街摆放上一张桌子,一个油桶改造的炉灶就能营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学生、上班族、居民主要餐食之一。

有一种景象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摊位只是个早市,都是租住村里民房,市场距离住房很远,晚上三四点起来发好面。早上用三轮车拉上炉子,桌子,面盆,坛坛罐罐,小东小西等,满满当当一车营生物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出摊收摊风里雨里,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正宗线板油酥饼的做法,油酥饼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3)

勤有功,戏无益。美原党里村有位乡党,在繁华的民生百货大楼门口,大梧桐树上一根铁链子锁着筒炉灶,烤出的烧饼夹辣子,夹鸡蛋,夹花干,夹菜,夹肉供不应求。雷古坊仁堡村有位亲戚烧饼摊在东八路八路军办事处博物馆,房檐台阶上卖了几年烧饼。在家里盖起了楼房,供养了学生,都是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万元户。

老庙镇有一位小乡党在坑底寨马路沿边卖烧饼,树叶吹落满地,寒风凛冽,那时候西安的冬天特别冷。他中午卖完一盆发面,休息两三个小时,给下午发一盆面,用滚开水烫热盆,再放温水多放酵面,盖上唯一保暖的塑料布。由于天气太冷,担心放在台阶下午面发酵不好,脱下穿在身上的人造革皮夹壳给面盆保暖,那时的冷只有他自己品尝过。

笃祜村表哥当年在南门外草场坡卖烧饼,周边是居民楼,当然房子很贵,只能在一公里外的永宁村租间民房。出摊位特别麻烦,于是就住在烧饼摊位,一张钢丝床,晚上自己搭建个窝棚,用塑料布盖顶凑合着住,吃尽了苦!

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频阳人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在服装门口摆个烤馍摊,日子久了人也熟了,闲聊中发现服装店老板每天穿着干净,店里每天客流也不大,老板不是出来吹吹牛,就是喝喝茶,每天收入比这个烟薰火燎,忙碌的顾不上吃饭的卖烧饼生意高几倍。市场门口烤馍摊常来食客有人力三轮车夫、农民工,都是下苦人,性格直爽,每天挣钱多少都会谈论。一个人骑辆三轮车拉货,挣钱和烤馍差不多,盘算着自己买辆新三轮车,媳妇也能打一份工,收入会更好,好日子有盼头,说干就干。

我堂姐在西安火车站西栅口卖烧饼,发现每天晚上在火车站出站口,穿着铁路制服手举着“国营招待所”接旅客的职工,就是白天对面开商店,市场卖菜的等周围的熟人商户。一来二去,她也淘了一身铁路制服成了“国营招待所”的职工,几年后还开起了自己的“国营招待所”。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西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她也成立一家旅游公司。

到后来,烧饼不仅在西安城区卖,而且辐射到西安周边城中村,还有更远一点的长安区、户县、周至等地。西安市场饱和后,步子逐渐迈大,北上至北京、天津、等地,小小的肉夹馍给老庙和美原人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你不走出来,家是你的世界;当你走出来后,世界就是你的家。第一批从农村出来的乡民们,见到城市的繁华,开阔了眼界,开始向服装、运输、建材、商贸等各行各业发展。小小烧饼功莫大焉,一块烧饼为频阳人缔造了商业神话。

富平(频阳)人的勤劳生在骨子里。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诚信经营,让美原烧饼占领西安烧饼市场长达三十余年。西安是一个极具包容外来文化的城市,现在外来的各种小吃慢慢也成为了本地传统小吃。我在西安人流量最大的小寨沿街走了一转,发现年轻人的口味悄然发生了变化,麻辣沾沾、砂锅冒菜、美式快餐、奶茶店等吃不饱的店面。由实惠吃饱变化成味觉的感受,深究原因是我小时候饿怕了,总是要买实惠的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镇交通欠发达,私家车更是几乎没有。然而,在西安卖烧饼的富平人很多,每次逢年过节去西安城北客运站座车,只有去往富平县的检票口绕候车室座位排蛇型长队,春运时更是比肩继踵,人头攒动,从候车室排到院子绕办公楼等待,十五分钟一趟班车的运力,远远满足不了富平人的春运。在富平客运站最多的乘客还是美原和老庙在西安卖烧饼的生意人,一趟回家从西安坐车到老庙能把人挤成肉夹馍,挤是挤,但挤不瘪兜里的钞票。

得天独厚的黄土地,孕育了富平别具一格的农耕文明,黄土地的农耕文明,又孕育着勤劳善良以烧饼发家致富的频阳人。

作者简介:王战团,富平老庙镇农民,网名万斛石。陕西省诗词学会富平县诗词书画院院士。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

正宗线板油酥饼的做法,油酥饼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