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热闹红火的篆新农贸市场,每个店铺老板都有自己的一块“田”。云南原创脆皮米糕店的老板丁先生在第三道巷巷5-15号的小铺子里,深耕着自己“脆皮米糕”这块田。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丁先生看上去文质彬彬,他还有一个可爱的称呼:眼镜哥哥。从文山到昆明,从一种口味到九种口味,从有本地回头客做到全国游客慕名而来……丁先生始终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不断突破,把每一块米糕“做活”,就是他的秘诀。
精益求精
不管做多少锅,都要保证最佳的口感
今年已经是云南原创脆皮米糕店在篆新发展的第6个年头。2019年,想在更大的平台有更大发展的丁先生,将云南原创脆皮米糕小店开到了昆明篆新农贸市场。靠着扎实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小店开业一周后就有了回头客。经常第一锅还没出锅,就有顾客在门口等着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丁先生夫妻二人感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也对自己的“脆皮米糕”事业越来越热爱。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的脆皮米糕开始供不应求。2022年,丁先生和妻子一天最忙的时候要烤40多锅,每天晚上忙完吃晚饭都已经10点多了。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丁先生决定招人。现在,丁先生的小店员工已经发展到了5人。最忙的时候,一天的销量达到了126锅。丁先生说:“一锅米糕5分钟出锅,从早到晚不停运转,126锅已经是奇迹了。但不管做多少锅,我们都要保证最佳的口感。”
回想曾经,丁先生说来到昆明篆新已经算是第二次创业。早在2013年,他和妻子就在文山一个每天20元租金的小铺面,开始了“脆皮米糕”的初创之路。开业第一天,从早上6点到下午6点,烤了5锅全部卖完的业绩就让他们夫妻二人非常开心和满足。一个月后,丁先生就开始对品质和细节有了更多的思考。从原材料品种的选择,发浆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的把握等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升脆皮米糕的口感。但由于最初的经验不足,所以也浪费了很多原材料。丁先生却坚持,只要是口感没有达到预期,做出的米糕绝不卖出去。
就这样,1年的时间丁先生走遍大大小小的粮食批发市场,尝试了各种不同品种的大米。经过不断地摸索,最后才找到了劲道和出浆率都更好的江苏粳米。此外,脆皮米糕的另一个关键原材料就是白糖。最初使用白砂糖烤出的米糕回甜度、柔和度都差强人意。最后丁先生选用了经甜菜提取的优级绵白糖。对原材料的考究奠定了丁先生“脆皮米糕”的口碑基础。米糕采用上蒸下烤的制作方式,热吃外酥里嫩,冷吃Q弹软绵绵,两种吃法都有不同的美味口感,老少皆宜。也正因如此,他们有了来昆明篆新的底气。对品质的高要求也让云南原创脆皮米糕在篆新扎住了根,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创新口味
客源由本地顾客向全国游客拓展
因专注做好经典原味的口感,小小的米糕生意让丁先生也收获了更多的兴趣。原味脆皮米糕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对口味有不同需求的顾客。于是,丁先生便开始了更多口味的尝试。来到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后,除了保持原来的经典原味、玉米、紫米三个口味外,到2023年10月,丁先生的脆皮米糕已经增加到了9个口味。目前,丁先生的脆皮米糕从无糖、微甜、中甜到偏甜,口味丰富,选择多样。无糖苦荞饼不仅养生减肥,还对糖尿病和三高人群十分友好;经典原味米糕、玉米糕和花生口味、葡萄干口味米糕则是微甜;中甜的有红糖大枣口味和紫米糕;而红豆和苏子两种口味因为馅料多,糖也稍微多一点,口感也是最甜的。为了把脆皮米糕最好的一面带给顾客,丁先生也会根据每个顾客的口味进行推荐。
篆新农贸市场为丁老板的脆皮米糕生意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这里有着更长的经营时间,从早上七点就开始人头攒动。到晚上七八点钟,还是熙熙攘攘。这里也有更加规范完善的管理,品质有保障、售后也无忧。丁先生表示,在这样的平台发展,让大家感觉很安心,自己也是尽全力地配合做到最好,用更好的产品回馈给篆新。随着篆新农贸市场的走红,丁先生的服务对象也从本地顾客发展到了全国游客。
“因为篆新市场的人流量比较大,加上随着网络的发展,篆新也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顾客。不同的人群喜欢不同的口味,从广东来的游客,一般喜欢偏甜的口感,比如红糖大枣、紫米、红豆、苏子等。有的年纪大一点的顾客,就喜欢清淡一点的玉米、花生等口味。”丁老板说道,“选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的就是提供好选择,让每个口味也找到真正喜欢它的人。”
起初,搬到昆明篆新农贸市场后,还有不少文山的老顾客打电话询问店址。丁先生说“现在还有一些文山的老顾客到昆明来玩或者办事,无意间逛到这里,说终于找到我们家了,让我很感动。”所以,无论在哪里,老顾客的反馈都是丁先生十分重视的,每天总结也成了日常的习惯。老昆明人杨女士已经是云南原创脆皮米糕3年多的老顾客了。杨女士说:“他们家的米糕有传统老口味,还有很多新口味。比如本地人爱吃的苏子芯、红豆芯还有花生芯等。从健康的方面,我觉得米糕加上果仁类的食材非常好。其次,这也是对我们云南特色传统小吃的传承。”
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加之在网络上的传播,丁先生的铺面前游客不断。刚刚买了红豆口味米糕的大理小伙表示,自己到昆明生活有半年的时间,是在网上刷到这家米糕店,吃过之后每隔2-3天就来买一次,米糕的做工、外观和口感都很好。面对这些初到昆明想尝试当地小吃的顾客,丁先生不敢懈怠,热情详细的介绍着每种口味。“入口绵软,口感微甜,稍微带一点点酸味,很好吃。”来自新疆的游客品尝后说道。
抓住机遇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迎接更广阔的市场
面对现在云南原创脆皮米糕得到的认可,丁先生觉得一直的坚持和认真必不可少。“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丁先生对自己这些年来一贯的要求。丁先生对记者说:“泡米、打浆、发酵、入锅……每个环节都要把好关,每一锅米糕我都要求师傅亲自尝一尝味道。对于每一位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也都会认真总结思考。用心做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是有生命的,把米糕“做活”才能好吃。”
谈到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丁先生表示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尝试。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去迎接更广阔的市场。目前,丁先生还没有做自己的网络账号,也没有请网络达人进行推广,前期的传播也是靠大家慕名而来自发的宣传。后期,在保证品质和铺面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也会试着与网络接轨,在营销方式上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此外,丁先生表示会更加注重品牌的打造,让云南原创脆皮米糕能够走的更高更远。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李北
图片/视频:李伟
编辑:贺靖
审核:段寅彬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