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郑州,坐落紫金山路边上,办公楼园区东西各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小街。西边街上鱼龙混杂,小吃店快餐店书画培训药店银行等一字排开,东边则全是餐饮,接近三十家。办公楼内部(主要地下一层)也有十五六家高端大饭馆和两家食堂,餐饮竞争相当激烈。
西边全是餐饮是有原因的,那都是民房(握手楼),一直好奇中关村附近怎么还有这样的地方,有一次进去瞅了瞅,电线横七竖八,过道阴暗潮湿,气味难以名状。虽说是民房,但餐馆后厨却可以用明火,西边那条街的店显然都不能,那都是高档社区,比如中科院家属楼。
单拿西边街上来说,现在有廉价快餐(批零兼营)、盐帮菜、火锅、麻辣烫、京派涮肉、湘菜、云南菜、螺蛳粉、东北饺子馆、兰州拉面馆、重庆小面馆,新疆菜馆等等近二十家,而其中只有批量快餐、云南菜、螺蛳粉和拉面馆是屹立不倒的存在,其他都是新近一两年新冒出来的,也不知何时会突然消失。
铺垫这么多废话,其实是想交代清楚今天要说的这间煎饼果子店所在的环境——它也是屹立多年不倒的存在。它借用了拉面馆的一小爿门面,拉面馆店面宽约五米,门两边各有一块凸出的2平米左右的空间,这两块地方就是煎饼果子店的铺面。
每个星期我都会来吃个一两次,有时是早餐,有时是午饭。每次来都看到男女主人忙个不停,买饼的话偶尔还要排队。煎饼果子的江湖我不懂,不知哪里才是发源地,但这家味道还行,包装袋上印了-正宗山东煎饼,确切说是沂蒙山煎饼,口味香酥咸鲜、体积厚重踏实,一个煎饼基本上能吃个六七成饱。
夫妻年纪也不大,估摸三十上下,男主人身宽体胖沉默少语、女主人体态轻盈待人热情,每次来买煎饼都会跟他们聊上两句,看看男主人手脚麻利烙煎饼的身姿,以及听听“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和打印机吐纸的声音。工作不忙时,我还会当街把煎饼啃完。上周五工作不忙,我早午餐都是吃的煎饼,顺便在上午和中午各蹲点一个半小时,并尝试推算它的收入。
先说客流量,这个店早晨六点半左右开始营业,一直到晚上七点左右。以我的蹲点观察,早晨七点到八点半是第一高峰期,全是线下客户。一个半小时有29个客人,基本是一个煎饼一杯豆浆;中午十一点半到下午一点是第二个高峰,线下客户和线上客户四六开,我数的线下38个客人,线上将近66个(通过外卖员订单编码估计)。由于附近主要消费人群是上班族,因此下午两点以后客人相对少,这也是夫妇两人打盹儿追剧刷短视频的时间,偶尔有一两单生意,这段时间汇总算30单吧。这样来看,一个工作日的客流量大概是 29 38 66 30=163人。
线下客户的客单价,早晨大概10块钱左右。相比早晨,中午客户的口味更广泛些,夏天的凉皮、冬天的烤冷面都是爆款,不过煎饼果子始终是这的王牌。中午一个煎饼不太够吃,还得配点凉皮或是别的,客单价大概18-23元之间,取个中间价20元。线上客单价相对来说更贵一点,但是因为有平台抽成,所以我将线上线下(非早餐时段)客单价统一为20元。
一个月按22个工作日算,营业额是【(28 37)*10 (65 30)*20】*22=56100元,周末按照工作日三分之一营业额来算,一月收入就是74800元。
收入算完了再来看看支出。食材支出的比例按经典煎饼的比例来算。这里的经典煎饼卖8块钱一个,成本包括鸡蛋、面粉、薄脆这些。一个鸡蛋五毛钱,绿豆面 薄脆 油 咸菜 葱 酱料估计2块钱,还有燃气耗材这些杂七杂八算1块,一个经典煎饼的成本大概3块5毛,成本占比简单粗暴大概为43.75%,不算房租的话,小店一年毛利润为74800*(1-43.75%)*12=504900元。
再看店租,这块区域的行情大概是一平米20元,煎饼铺是借用的拉面馆的门面,算6平米,一年店租6*20*365=43800元。所以夫妇俩一年的净利润大概是504900-43800=461100元。账算完了,数字说实话超出我的意料,但每天看着那些排队的人,也就不觉得夸张了。
但大家也别眼红,这个绝对是辛苦钱。全年无休场地逼仄、油烟弥漫、热气蒸腾、枯燥乏味,除每天必须站十来个小时之外,还要备货,工作时长十四五个小时。另外这个不太具备可复制性,老板手艺不错回头客不少,能把煎饼弄到这个味道也是多年习得的成就,不太可能开成连锁店。
再一个就是上面说的餐饮竞争激烈,夫妇刚来时肯定吃了不少苦才打开局面,而且还得仰仗拉面馆的提携,要不是市内不让明火烧烤,这块原本是拉面馆用来烧烤羊肉串的地儿也不会转让给他们,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总之,这仅仅6平米店面的生意能做好要费不少心思,小两口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