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雕蟹
这里面涉及到低度白酒和高度白酒的区分,酒精含量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去腥效果。
目前并没有料酒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SB/T 10416-2007中对料酒的酒精度数做了明确的规定,不得低于10度,而市面上大部分的料酒,酒精度数都在10到15度之间。
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度数越好,去腥效果越好。
但是度数太高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前文提过,酒有很强的渗透性,酒精度数越高,渗透性越强,副作用也就也大,会破坏食材本来的质地。
啤酒因为度数较低,乙醇分子还没开始工作呢,就被高温工作了,所以会让去腥效果大打折扣。
读懂原理,同时也就制定了规则,明确了用酒烹饪的方法。
酒“吃掉”异味,再自身挥发,这是去除异味的全过程,第一步是乙醇分子自动执行任务,第二步就需要我们人为操作了。
基于酒类去腥的过程,在某些菜品的制作上就不能用酒了,例如包子,饺子馅儿,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没办法让酒挥发出去,不仅异味儿去不掉,还会留下酒味儿。
馅儿料去腥,用葱姜或者葱姜水。还有一个小秘密,用香油也能去腥,还能增香,一举两得。
这种情况,是给酒精挥发的空间,还有就是时间上的控制。
以蒜苔肉丝这道菜为例吧,肉丝腌制的时候加盐,酱油,花雕酒和胡椒粉抓匀。
热锅凉油,把肉丝滑熟,再起锅葱花炝锅,加酒呛香后下蒜苔,翻炒断生以后加入滑熟的肉丝,盐,胡椒粉,酱油调味,翻炒几下后再加一点酒,把菜全部炒熟后出锅。
这一道菜里,酒分三次加入,第一次腌肉的时候加酒,给了他足够的时间把异味吃掉。
第二次加酒,高温呛出酒的醇香,给菜品增香。
第三次加酒,是在调味下到位以后,用他渗透能力起到帮助入味的效果,同时去除残存的异味,给菜品增鲜。
要注意,酒不能出锅前加,需要给他一定的时间,让酒精全部挥发才行。
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发现了一件事,很多料酒的配料表是有谷氨酸钠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味精。
不知道是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还是凸显创意,自从味精背上骂名以后,仿佛就不以晶体的形式存在了,而是化作了液体,出现在生抽,老抽甚至料酒里。
甚至在料酒的配料表里还有盐和焦糖色,这可真的是“纯手工”打造,味道全都是人为的,不给自然界一丝机会。
还是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