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按】中秋国庆双节同庆,章丘区绣惠街道特推系列文章,以图文视频之形,展古城风韵,荐好品佳物。诚邀八方来客,共赴绣惠,畅享游玩,寻迹古韵,品味文化。
香飘四溢 甜蜜篇章
“过年吃年糕,年年高!”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种味道能勾起人们对年的深深怀念。小张年糕,就是这样一份甜蜜的回忆。还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的早晨,咬上一口软糯的年糕,那份甜香仿佛能融化整个冬天的寒意。
小张村位于绣惠街道女郎山北,绣江河南岸,是远近闻名的年糕生产专业村。村里每年冬、春季生产年糕,五月端午生产粽子,正月生产元宵,常年生产江米糕,年创利润可达200万元。近几年,小张村成立了年糕专业合作社,一到腊月全村70%的村民都做年糕,供不应求,一个腊月能生产年糕30多万斤。
小张村的年糕,用的米是当年的新米,枣是乐陵小枣,前后有8道工序:浸米、磨浆、压干、粉碎、上蒸、挤压、分切、晾干。冬天浸米需浸足10个小时,用手指一捻能成粉末才可磨浆。磨成的米浆要装在米袋中,再压几块大石头,让其挤干水分,自然压干,结成块状米块,再历经粉碎、蒸熟,成热米团,之后,就是关键的捣年糕。以往捣年糕须有两人,一人捣,一人手浸冷水,快速地翻炒热米团。现在这道程序已用特制的机器替代,糕团在其中能够充分挤压,又糯又香,效果更胜手工。蒸年糕也用上了鼓风机,替代了老一辈的风箱和烟囱。
年糕下圆上高的形状,也有着年年高的寓意。过去,年糕是古城绣惠人的家常菜,肉丝炒年糕、肉丝青菜汤年糕、排骨年糕……既能当饭又能当菜,怎么烧都美味。如今,小张村的年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个承载着文化意义的产品。过年吃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这一习俗得到了济南人的广泛认同,成为了过年的一项传统。